标签:
迎冬奥首钢老照片荒废厂区工业记忆摄影随笔 |
分类: 北京情节 |
1

在北京,很少有一家企业能够像首钢这样,被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和注释,它具有一个时代的标本意义。
首钢建厂于191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策层认为北京应该承载更多的生产功能,要建设成全国的“经济中心”,于是首钢便成为体现这一决策思想的重要筹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首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结构完整,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钢铁工业社区,其五脏俱全的发展规模,给人的印象简直就是一个庞大的“独立王国”。
随着北京发展的无限扩张,首钢那块地方,已经从“北京西郊”变成了北京城区。因“绿色”理念的不断形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首钢是否要搬迁的争论就开始出现。当时引发争论的由头是首钢已成为北京的重大污染源,有此说也并非是危言耸听,当年的人们居住时都尽可能对石景山区避而远之。
首钢搬迁调整的大幕在2005年拉开,首钢历史上第一座大型高炉停产了,世界上炉龄寿命最长的首钢二号焦炉停产了......人们对首钢的复杂情愫,并没有因为首钢要搬迁的决定而改变。几十米高的厂房、纵横的铁路、巍峨的高炉......首钢搬迁后,北京的这些“工业记忆”是否也会从人们的视野里永远消失?人们将如何对待一个城市的工业历史?决策者们好像仍然在探讨中。(未完待续)
2、首钢,距离天安门只有17公里,中国最早的现代钢铁文明诞生于此。

10、这里曾经拥有世界上转得最快的转炉的炼钢厂。

11、厂区里的高炉有的还在运转,一排排巨大的管道在天空中来回穿梭。

12、这些钢铁巨兽在阳光下投射出巨大的幻影。

13、在厂区内行走,似乎不时还能闻到燃烧的焦味。

14、庞大的首钢厂区内,剩下的是几多萧条。

15、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工业企业,每一间厂房和管线,无形中都已成为北京近百年工业史的见证。


17、这里的一切,曾经给北京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18、停产、搬迁,是为了“还首都一片蓝天”。

19、搬迁曹妃甸,是为了让首都的天蓝云白。

20、这个身处长安街西线上的庞然大物,在很长时间里是每个北京人的一个强大的邻居。

21、工业发展的这段历史应该要保留下来,不能成为城市的一段空白。


23、巨大的车间、烟囱、钢管、铁轨两旁蓬蓬的杂草,都成为了摄影爱好者创作的颇佳的场景。

24、对很多北京特别是首钢人来说,首钢无论搬迁到哪里,石景山下永定河边的首钢,都将是几代人难以割舍的情结。

25、在这篮筐下,我仿佛看到了炼钢工人进行中的蓝球比赛,加油叫好声余音绕耳......

看今朝首钢新貌:

2、首钢,距离天安门只有17公里,中国最早的现代钢铁文明诞生于此。

3、首钢厂区内就通铁路,带来煤带来铁矿石运走钢铁。
4、而在这座城市迈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路上,它们不再是支点。
7、似乎是危险无处不在。
8、缄默取代了曾经的铿锵。
9、高大的厂房、挺直的高炉都已沉寂。

10、这里曾经拥有世界上转得最快的转炉的炼钢厂。

11、厂区里的高炉有的还在运转,一排排巨大的管道在天空中来回穿梭。

12、这些钢铁巨兽在阳光下投射出巨大的幻影。

13、在厂区内行走,似乎不时还能闻到燃烧的焦味。

14、庞大的首钢厂区内,剩下的是几多萧条。

15、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工业企业,每一间厂房和管线,无形中都已成为北京近百年工业史的见证。

16、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钢铁巨兽。

17、这里的一切,曾经给北京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18、停产、搬迁,是为了“还首都一片蓝天”。

19、搬迁曹妃甸,是为了让首都的天蓝云白。

20、这个身处长安街西线上的庞然大物,在很长时间里是每个北京人的一个强大的邻居。

21、工业发展的这段历史应该要保留下来,不能成为城市的一段空白。

22、瑟瑟寒风中,跑、冒、滴、漏出了冬日里的“绮丽景色”。

23、巨大的车间、烟囱、钢管、铁轨两旁蓬蓬的杂草,都成为了摄影爱好者创作的颇佳的场景。

24、对很多北京特别是首钢人来说,首钢无论搬迁到哪里,石景山下永定河边的首钢,都将是几代人难以割舍的情结。

25、在这篮筐下,我仿佛看到了炼钢工人进行中的蓝球比赛,加油叫好声余音绕耳......

看今朝首钢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