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别了山口。盘山路如一条扭动着身躯的金蛇,深入云端,通向那还未能一见的珠穆朗玛峰。
每转过一道弯,每穿越一片云,便是一道新的亮丽冉现。云海翻涌才波涛,峦山变幻更莫测,谁人能知自然之神还要展现出怎样的神奇?
“彩虹”!副驾驶小新娘一声尖叫;正驾驶陆师傅一脚刹车。没见雨雪,哪来的彩虹呢?和煦自然是头一个窜跳下车探察究竟。四顾苍茫,他被眼前出现的七彩祥光震慑了。
云雾弥漫处,云层中幻化出一道七彩光环,起初若隐若现,随着身后透过云层的阳光照射渐强,光环也越发的明显绚丽。而和煦人影在光环正中,人动影随,变幻之奇,令人唏嘘。
这哪里是什么彩虹,明明是那“耳听为虚”的佛光呀!过去只闻四川峨眉山时有佛光出现,未曾想今天在这山之颠的喜马拉雅山上,这千载难逢的神奇却乍现在我们眼前。这正是:
面对苍穹背向阳,喜马拉雅异寻常。
和煦独影霓虹罩,欣逢神奇一佛光。
和煦回京后经查阅得知,佛光又曰宝光,如能奇遇,必然有求必应,对光环许愿的人则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现恰逢圣诞、元旦双节将至,西藏行系列按顺序发片也正好到达了“佛光”,真乃是天意谋合。和煦就借此佛光之吉祥,祝愿博友们圣诞、新年双节快乐!扎西得勒(吉祥如意)了!
大家快快许愿吧,和煦帮你和佛说去……
资料: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佛光引起中外科学界的重视并展开专题研究,是近百年来的事情。中国学者魏福平教授认为:佛光是日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的边缘或空隙间产生的展衍现象,即衍射作用而形成的。当云层较厚时,日光在射透云层后,会受到云层深处的水滴或冰晶的反射。这种反射在穿过云雾表面时,在微小的水滴边缘产生的衍射现象,有一部分光束会偏离原来的放射方向,其偏离的角度与水滴直径成反比,而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于是,不同的单色光就逐渐扩散开来,在人们的眼前,出现一个彩色的光环。为什么会形成环形的光反应,而且与同样形成环的彩虹又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只有位于某个“光锥”面的单色光,才能为人的肉眼所能见到,而且自己所站的位置,即“光锥”的视夹角大约为9度,而彩虹的视夹角达84度。同时光在衍射时,光波愈短其偏离的角度就愈大,所以佛光色彩的层次分布,一般呈紫色在外,红色在内,愈接近中心部位,色彩的能辨程度就逐渐减弱,到了光环中心就像一面发光的彩色玻璃镜。再由于衍射和漫反射的复杂作用,佛光的色相往往不像彩虹那样清晰分明,而是像水彩画那样湿润地融合在一起。又为什么只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呢?主要原因是:虽然云层中的水滴和冰晶点很多,但人们各自所见的光环,只是各自眼睛所视为顶点的那个光锥面的水滴或冰晶点的作用的结果。就如同各自对照着一面小圆镜,自然照见的也就是各自的身影了。至于出现影随人动,人去环空的景象,则是佛光中“摄身光”的原理,至今尚无科学解释,还需要仁人智士深入研究、探讨,给大家一个清楚明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