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多尼斯在京与中国诗人座谈

(2012-11-03 10:39:36)
分类: 资讯/图片/音画

    2012年10月24日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读诗》、《译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诗歌的革新——与大诗人阿多尼斯座谈”活动在北京紫玉饭店举行。参加活动的有树才、孙晓娅、宋琳、蓝蓝、莫非、安琪等在京诗人、诗评家和首师大诗歌中心的部分硕士研究生。本次活动由诗歌中心专职研究员孙晓娅副教授主持,阿多尼斯首部中文版诗选的译者、北京外国语大学薛庆国教授担任翻译。
    阿多尼斯,原名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伊斯伯尔,1930年生于叙利亚海滨村庄卡萨宾,1948年开始以“阿多尼斯”为笔名发表诗作,迄今共出版24部诗集,并有思想、文化、文学论著20部及大量译著、编著,曾荣获布鲁塞尔国际诗歌奖、土耳其希克梅特文学奖、马其顿金冠诗歌奖,以及德国歌德奖等国际大奖。他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当代阿拉伯文学的标志性人物,其作品体现的对阿拉伯文化的深刻反思和对诗歌发展的独特见解,在阿拉伯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爱德华·萨义德称他为“当今最大胆、最引人瞩目的阿拉伯诗人”。
    座谈会一开始,阿多尼斯先生首先表示非常荣幸能与中国诗人共同交流探讨诗学话题,接下来他就“诗歌的革新”这一主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诗人首先是学习者,而不是教授者,与其寻找答案,不如提出问题。在他看来,世界诗歌分为保守和革新两大潮流,要讨论革新,就有必要先明确这个概念:他以自己的爱情诗为例,引申出诗人的革新并不能改变事物本质,而只能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观念和表达事物的方式的观点;他同时指出了革新的三个标准,即语言不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表达的体验独一无二和革新者并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在促使读者发问的过程中写出令人震撼的上乘之作。
    在阿多尼斯先生的主题发言之后,他和在座的诗人和诗评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就诗歌中的身体表达、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语言先锋性的保持、面对困境时的诗意书写、阿拉伯女性诗歌和散文诗的发展状况等问题展开讨论。
    活动进入尾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树才与阿多尼斯先生分别用汉语和阿拉伯语朗诵了阿多尼斯的诗《我与光一起生活》,阿多尼斯用充满感情的语调朗诵了这首自己写于青年时代的短诗,其低沉迷人的嗓音让与会者仿佛超越了语言的界限,读懂了其中的浓浓诗意。首师大驻校诗人宋晓杰朗诵了一首名为《秋天的邂逅多么明亮》的诗歌,向阿多尼斯先生致敬,阿多尼斯先生向宋晓杰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孙晓娅副教授在总结中称阿多尼斯先生是一位脚踏东西方的大诗人,是富有大胸怀、大气象的诗国智者,是懂得女人、男人、人类和宇宙的诗歌的怀爱者,是流浪在形式与思想、中心与边缘、现实与梦、历史与宗教、反思与革新之间的生命的耕耘者。至此,本次中外诗人交流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徐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