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白柿红

标签:
深圳商报李丹崖万象散笔文化 |
霜白柿红
李丹崖
季节转身的速度真快,惊觉之间,已是霜降了。
霜降,让人想起扑面而来的白色,想起芦花,老者的鬓角,甚至是阮籍的青白眼。我则想起那些在季节高处值守的柿子。
一部《长安十二时辰》,爆红了西安美食。张小敬拿着习惯,吸吸溜溜吃着的火晶柿子也蹿红朋友圈。火晶柿子的名字取得多好呀,单从字面意义上来看,火一样,带着晶沙,这样的柿子,颜值极高,吃起来极甜。
故乡也产柿子,这种可以吸溜的柿子,在皖北被称之为“烘柿”。中秋以后,家家户户都在做烘柿。旧时,做烘柿很简单,找一只编织袋,把从柿树上采下来的青柿子与两只熟透了的苹果放在一起,待到霜降时,拿出来,柿子烘得软而多汁,去了涩,样子也有原来的青变成了红灯笼一样。听老辈人说,一只上等的烘柿,用一根麦秸秆插进去,就可以把果肉吸溜干净,这滋味,听起来就让人垂涎。
霜降,清风如约而至。这是三国时期的韦昭说的,“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霜降以后,季节并没有立即让天地冷下来,而是先吹一阵清风,让你感知到凉意,然后,再让草木上结上一层白睫毛一样的霜,让你彻底知晓,严寒就要来了。这样看来,季节还是很善解人意的,总是不失时机向人通风报信。
霜降时,在皖南的一处民居里,看到一树的柿子,没有人摘,粉墙黛瓦的庭院,万亩凋敝,唯有一树柿子,伸到院子里来,殷勤为探看。那样一树灯笼一样的红,小姑娘脸蛋一样的高原红,看得人心里都生出了喜感。
中国人多爱种柿子树呀!霜降以后,也喜欢摆几只柿子在盘子里,放在当屋。寓意“柿柿如意”。旧时,中国人应该没有什么可以指代吉祥的植物,如果有,那就一定是柿子了。除了柿子,人们还会在盘子里摆一些石榴,寓意“多子多福”。转念一想,霜降这个时节,各家各户应该都没了烦心事,石榴、柿子,都在这时候熟透,放在家里,就那样看着,想着好彩头,内心也是愉悦的。
《尔雅》中说,柿子有七德:“一寿,二多阴,三无鸟窠,四无虫蛀,五霜叶窠玩,六嘉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一只柿树还有这么多乐趣呀,主寿诞,夏日多阴凉,且不生虫,落了霜,柿蒂可以玩,果实味美,柿子叶落下来,阔大的叶面,可以用来练字。家里种了一棵柿子树,真是妙趣横生。
唐代的李益特别爱柿子,有一次,他到长安城东北角的一处寺院去访友广宣和尚,恰好广宣和尚不在,他突然发现霜降以后的柿叶通红,院子内又有修竹相伴,尽管广宣不在,他也想反客为主,央人找一把能开门的工具,到广宣的院子里去赏秋啖柿了。
李益应该是真正吃到了广宣和尚院内的柿子,还提笔留了一首诗给广宣和尚:“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有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真是一个妙呀!寻隐者不遇,幸好有柿子出来帮主人解围,才缓解了尴尬的局面。
(1100字)
《深圳商报》2019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