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菊花

标签:
李丹崖文化什锦大公报宋画 |
宋朝的菊花
李丹崖
在新版的电视剧《水浒传》中,网评西门庆的造型太过夸张,说他怎会头戴一枚金黄的菊花在发间?
的确,菊花在现今社会多以祭祀为主,到亲人坟前扫墓,带一束菊花,以寄托哀思。作为梅兰竹菊的“四君子花”之一,菊花难道非要和故去的人挨边吗?
当然不是。
看周密的《武林旧事》,里面就有记载,在重阳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饮菊花酒,且要“泛萸簪菊”,也就是以菊花为簪子,插于发间,一是为了装饰,另外,菊花傲然凌霜,抱香枝头,片花不落,还有长寿之意。
看宋代朱绍宗的《菊丛飞蝶图》,或白或红或黄的一丛彩色菊花,左上角飞着一只悠闲的蝴蝶,应该是蛱蝶,色彩是暗的,反倒更加映衬出菊花的斑斓绚丽。朱绍宗这个人喜欢画画,更爱喝酒,“日作墨画数幅,以为酒资”,他画过的画,一半以上都用来换作酒资,所以,很多人说,他的画让人看起来醉意绵绵,甚至是有一些穿越千年的酒气在其中。如此说来,每一瓣菊,都是飘扬的酒旗喽!
与朱绍宗同一朝代的苏汉臣也爱画菊,且喜欢以菊花来映衬时令。苏汉臣画有《秋庭戏婴图》一幅,院子里,假山前,两童在团凳上戏耍着秋虫,右侧一丛菊花开得正好,菊花花瓣是白色的,花蕊是黄色的,恬静淡雅,有隐逸的风趣在里面。菊,或许也有妖冶和素颜一说,这幅画里的菊和《菊丛飞蝶图》相比,就是素颜的,《菊丛飞蝶图》则是化了妆的。
宋人和明人不同,宋人画菊喜欢写实,丝丝络络,画得纤毫毕现,而明代的画家画菊,多是墨菊,全是黑白两色,可能是与当时所处的朝代有关系吧。宋人是号称“现代黎明的拂晓”,而明代较之宋代,经济社会相对弱了些,画的色调也以黑白为主了。
还是回到《水浒传》上来。每逢金秋,梁山泊里草莽的汉子也要在忠义堂举行菊花会,这些风里来雨里去的江湖英雄,常常有发间戴菊的,比如林冲等人,他们认为,菊花可以去除灾祸,引来吉祥,就连宋江也在赏菊的仪式上边饮酒边纵笔写下“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之类的句子,当然,在宋江眼里,自己是纠结的,既有黄巢的仗义,又有前路茫茫的担忧,所以,他后来引出“诏安”,让兄弟们好不扫兴,我想,他在菊会上谈诏安,白瞎了眼前的菊花,托错了物,也言错了志,但爱菊之情是溢于言表偶的,堪比陶翁。
菊花真能辟邪吗?在南宋时期吴自牧所著的《梦梁录》里也是有记载:“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原来,菊花是用来寄寓人们延年益寿的美好祝福的,难怪在重阳节这天,“四民并藉饮宴”,发戴黄菊,口饮菊酒,满世界的香,整个宋朝的天地间飘得都是。
《大公报》2018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