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当裘冬不寒

标签:
深圳商报李丹崖心灵点击 |
有书当裘冬不寒
李丹崖
转眼就是小雪节气了。
傍晚的时候,停了电,点一支蜡烛,在屋里读李敬泽先生的《青鸟》,看着跳动的火光,读着书中的随笔,心里顿生暖意。
人是容易被意向点燃的。比如,曹操在大军中高呼的“前方有梅林”,士兵们就解了渴。火光也是,看到烛火,人心中就有了光明,周身就有了温暖;更何况,还有手里的书,如果说火光带给人的是皮肤的暖,书籍带给人的是内心的火种,越读越热络,甚至有些书能让人读得大汗淋漓。
书,是冬日里精神的火锅。
读史书,是老汤锅,涮肉久了,汤色浓郁,吃什么都有味道;读今人书,是清汤锅,熟悉的文风,熟悉的生活场景,新鲜清澈;读小说,如吃铁狮子头,各色内容在里面;读诗歌,如啖芥末,提神壮魂;读散文,如品茗,一通海吃之后一盏茶,是可以让人灵魂出窍的。
叶灵凤《书斋趣味》中有这样的句子:“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
叶灵凤是优雅闲适的,冬季的深夜,窗帘放下来,炉火封上,屋子里多暖和,背靠座椅来读书,何等悠闲自在,眼前的一切都沉寂无声,眼下脚下都是自己的乐土,关上门,摊开书,整间屋子就成了自己的王国。
小雪以后,北风紧,偶尔会雨雪交加,出门逛,也要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不如蜗在家里,读一读书,让精神去游历。
我一直觉得,书籍也像是一座超市。
礼失求诸野,懵懂求诸书。应有尽有的知识,供您游赏购,苏东坡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连同苏东坡这样的大学问家也这样说,我们哪有什么理由去冷落书册?
其实,书本所能带给我们的东西,永远都要比我们所想象的还要多。
南宋诗人尤袤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眼下,正值冬日,窗外的冷,需要用我们内心的热来煨热。而书籍,是唯一可靠、安全、环保、高贵的柴火,随手一翻,被带入到书中的情境,犹如进入禅定,只不过僧人是袈裟披身,我们是书页披身,带着汉字的书页,这多好的貂裘!
(850字)
《深圳商报》2017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