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染

标签:
合肥日报李丹崖草木染 |
草木染
李丹崖
“大红色(其质红花饼一味,用乌梅水煎出。又用碱水澄数次,或稻稿灰代碱,功用亦同。澄得多次,色则鲜甚。染房讨便宜者,先染芦木打脚。凡红花最忌沉、麝,袍服与衣香共收,旬月之间其色即毁。凡红花染帛之后,若欲退转,但浸湿所染帛,以碱水、稻灰水滴上数十点,其红一毫收转,仍还原质。所收之水藏于绿豆粉内,放出染红,半滴不耗。染家以为秘诀,不以告人。)……金黄色(芦木煎水染,复用麻稿灰淋,碱水漂。)……玄色(靛水染深青,芦木、杨梅皮等分煎水盖。又一法,将蓝芽叶水浸,然后下青矾、五倍子同浸,令布帛易朽)……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髦的,近年来,复古风潮遍及全球,“草木染”重回大众视野,最值得称赞的是竟然有一位名叫金成禧的韩国人,在中国学习古法印染二十载,出版了自己的专著《染作江南春水色》,赞叹之余,又引起人的别样反思。当下,许多人还不惜翻出了《南村辍耕录》、《水经注》、《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雪宦绣谱》等典籍,梳编整理出染色方法近千种,洋洋大观。
草木染,一个“染”字,颇有中国泼墨山水画的意思,很有中国意境,也很具中国情怀。草木染的“东山再起”是一个时代的怀旧,当然了,这也与人类反省并重新拥抱大自然不无关系。毕竟,天地之间最性感的色彩,还是斑斓的大自然,最恒久的创意,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159字)
《合肥日报》2016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