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难办事

标签:
大公报李丹崖心灵点击 |
熟人难办事
李丹崖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潜规则下的“熟人社会”。这句话说白了,也就叫“熟人好办事”。熟人铺路,轻车熟路,能够更迅速、更便捷地达成愿望办成事,正所谓“朝里有人好做官”,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熟人真的好办事吗?
我看未必。
有人说,现如今的社会,或多或少已经陷入“熟人危机。”古人云:“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今人说:“熟人相见,分外眼红。”
红什么?有机可循,有利可图呗。有个词叫“杀熟”,意思是“专宰熟人”,明明一件商品50可卖,非要卖100,你不好意思“杀价”,所以我就“杀你”。如此“熟人”,“孰”个能“忍”?是可忍孰不可忍。
陌生人前来造访,还要考究颜面利害,熟人就不必了,他最知道你的底细,也最明白你的软肋。能够保证三招把你杀倒在马下,你欲说还休,慨叹熟人不办好事,于是乎,熟人相坑,你也只能忍气吞声。
有些事,没有熟人最难办,有了熟人更难办。譬如,你恰好生病,排队等号最难办,找熟人呀,可是这时候你犹豫了,有些疾病是属个人隐私,熟人还不如陌生人能让你毫无顾忌。
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又是八拜之交,按理说,这样算是熟人了吧,想当初,庞涓在孙膑面前信誓旦旦,我若发达,定保举你去魏国做高官,可是,庞涓真发达了,却容不得孙膑,差一点致孙膑于死地。这种熟人,不光是难办事,而且是善于陷别人与灾难。
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屈原,最终郁郁寡欢,不得善终,一腔政治抱负无处施展,只得投汨罗。可以谁曾想到,他与楚怀王本是同宗?《史记•屈原列传》开宗明义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即便如此,楚怀王还是丝毫不待见他。
要说更亲的,还是曹丕曹植两兄弟,应该算是“熟透”了吧!即便如此,曹植还被自己的哥哥逼作七步诗,幸亏曹子建才高八斗,要不然,当即就要被拖出去斩首示众了。
熟人好办事吗?显然不是。最明显的例子是,传销人员发展下线全部都是“拉熟人”,然后把熟人当球踢,从熟人身上“薅羊毛”。
社会理应主张“熟人难办事”,这是打破“关系”樊笼的有力途径,是撕破关系网的得力举措,也是社会平等的关键所在。古代法治要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权。“熟人难办事”是一股清廉之风,也理应成为社会所要倡导的一种可贵风气。
(915字)
《大公报》2016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