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炉篝火
标签:
美食安徽商报李丹崖岁食记 |
地炉篝火煮菜香
李丹崖
中国最早发明火锅的是陆游先生吗?要不,他怎会在《菜羹》里写出这样的句子:“青菘绿韭古嘉蔬,莼丝菰白名三吴。台心短黄奉天厨,熊蹯驼峰美不如。老农手自辟幽圃,土如膏肪水如乳。供家赖此不外取,襏襫宁辞走烟雨……地炉篝火煮菜香,舌端未享鼻先尝。”
菜是自己亲自种的,在南山上,白菜如玉,韭菜似翡,蒜黄灿然,在风清气朗的四季,我且守着一方田园,一间草庐,一个人,生起一堆火,燎起一副锅灶,煮水烹蔬,窗外的烟雨,大户人家府邸上的熊掌驼峰,随他去吧,我且用篝火照亮脸膛,用时蔬犒劳衷肠。
毋庸置疑,陆游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从他的文字里,我们可以嗅到清新的田园气息,甚至还能闻到扑面而来的蔬菜香。一方幽圃,一位老者执杖而行,在肥美的土地上,青菜好比是自己的宠物,别人是借不走的,自享嘉蔬,何其清高,心怀也何其清爽。
遥想旧时乡间,我还是个少年,也曾在滴炉前,拿着火棍,往炉内添柴,柴草嘶嘶地笑,母亲做的菜香气扑鼻,这是烧锅的少年最好的福祉。如今,地锅土灶的时代早已远去,乡间也没有了,它们似乎一夜之间都转了阵地,走向了城市!
近年来,在繁华的都市里,地锅风靡如春笋,什么“地锅鸡”、“地锅羊肉”等,蜂拥而至大街小巷的店面,饕客趋之若鹜。他们乐此不疲地在城市的街巷里,烧着地锅,熏呛得满脸油污,却没有丝毫的恼意,锅中的饭菜很快就满溢香氛,这些香气,好似顽皮的孩童,挣脱了家门,燕儿一般飞出。
陆游吃地锅是风雅,旧时乡间农人食地锅是生活,今人都市人烧地锅是为了什么呢?
我想,有一点怀旧,听老辈人说起经年往事,淘一淘陈芝麻烂谷子,闲暇的时候,也想亲自试一试,穿越到父辈们的旧时光,寻一寻缥缈的光阴。
也有一点新奇,他人皆曰地锅香,亲自操刀来品尝。千寻万觅终寻见,屡试果真是不爽。
多半还是被地锅美味给搅出了馋虫吧。旧事物,一旦重新被搬上历史舞台,一定是有它的价值,地锅的价值就是美味,干柴烈火,一釜佳肴,十几双期待的眼神,眼看着牛肉卷和羊肉卷入了锅,茼蒿、油麦菜浮出水,举箸且食杀馋虫,“筷”哉,快哉!
地锅之美,美在接地气,所烹佳肴是“如膏肪”土地上的嘉蔬,所燃草木也来自土地,佐料如是,烧锅人也是土生土长,如此之土,实为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大风尚!走得再远也不忘从哪里出发,食遍九州也不忘故乡美味。地炉篝火煮菜香,实因地炉与篝火烹熟了内心的乡愁与热望。
(1000字)
《安徽商报》2015年9月24日“岁食记”专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