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枝上故乡

(2015-03-17 07:45:54)
标签:

美食

大公报

李丹崖

故乡随笔

枝上故乡

枝上故乡

李丹崖

 

看到苏枕书的《藤花抄》之《八十八夜》,里面有这样的句子:“离开故乡的四月已有七年。柳树的嫩叶用热水焯过,和面摊饼。”甚为惊讶,在故乡,人们皆知柳树的枝叶都是苦的,怎可用来做饼来吃?犹记得小时候,做柳笛的时候,把柳枝撇断一截,拧到枝皮分离,中间抽出一根棍棍,吹奏的时候,只觉得嘴角有隐隐的苦意。

苏枕书是江苏南通人,与我的故乡相距不远,按理说,在树种上也不会相差甚远。为了证明这件事的真伪,我特意到护城河边的柳树上摘下来几片嫩叶,在嘴里咂摸,还真不那么苦,清香中淡淡透着苦意,能耐的那种。

后来,读到刘绍棠的《榆钱饭》,便对苏枕书的话笃信不移:“小时候,年年青黄不接春三月,榆钱儿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杨芽儿和柳叶儿也能吃,可是没有榆钱儿好吃,也当不了饭。”由此,苏枕书所记,也让我想起故乡春天里的那些枝头。

榆钱,让一棵树瞬间成了富翁的青绿色钱状物,在榆钱簇拥枝头的时候,故乡人喜欢把它拌面蒸食,以麻油炸花椒佐之,味道劲爽可口。刘绍棠所记:“九成榆钱儿搅合一成玉米面,上屉锅里蒸,水一开花就算熟,只填一灶柴火就够火候儿。然后,盛进碗里,把切碎的碧绿白嫩的青葱,泡上隔年的老腌汤,拌在榆钱饭里;吃着很顺口,也能哄饱肚皮。”一个“哄饱肚皮”,把榆钱写成了聊以果腹之物,少了几许对美味的期待。其实,在故乡,有“榆钱下来,我不下树”之说,意思的,榆钱一结满枝头,孩子们就忙着上树去摘了。

初夏,洋槐树枝头的洋槐花在样子上与葛藤花相差无几,也可以用来拌面蒸食,亦可把蒸好的洋槐花或葛藤花佐鸡蛋来炒,也可以做成花饼子,与葱花饼子的做法差不多,味道上清幽淡远,比主食多一些时蔬香,比时蔬多一些主食的踏实。尤其是葛藤花,还能解酒,据老辈人说,用它来佐酒下菜,能增长酒量,不知真假。

嫩楮叶,也可以用春水洗净来蒸食的,做法上与前两种无异,吃起来,味道上用一种黏黏的感觉,能够感知到植物的丝丝络络在身体里织就经纬。吃起来,与野薄荷有几分相似。

还有那些矮一点的“枝头”,譬如,灰灰菜,扫帚苗等等,也都是可以蒸食的。枝头,是多高端的位置呀,但是,一经人的撮合,它们就会与低矮的小麦磨成的面粉在一起配搭,做成美味。这多少有些千金小姐下嫁农家,并被传为佳话的意思。

他人怀乡多是在漆黑的夜里,以酒浇愁来进行的,我不是,我怀乡总以故乡枝头的那些美味来下菜,近距离地感知故乡的气息。所以,故乡一直都在枝头,一直也都在我心头,是我心中反复回味的美食。

1009字)

《大公报》20153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回笼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