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蝽:心轻上天堂

标签:
知识窗那些生灵心灵点击李丹崖 |
螳蝽:心轻上天堂
李丹崖
螳蝽是什么?恐怕不是动物学专家,很少有人知道它。但要说起它的俗名“水拓车”,估计在中国北方生活过的人都知道。
螳蝽浮在乡村沟溪的水面上,四足细长,动作极其敏捷,行动起来,轻巧如蚊,就是比蚊子大得多,体长约40毫米,前足镰刀状,用来捕捉猎物,只因形似螳螂,才被取名为“螳蝽”。
其实,我还是喜欢喊它为“水拓车”,这种叫法,接地气,一讲出来,皖北人都知道。尤其是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在浅浅的沟溪、坑塘里,常常见水拓车操持着四足,在水上游走,它们似乎在跳冰上芭蕾,幽幽水平面,在它们的游走下,漾开一圈圈波纹。
水拓车出没的水域,有着一种幽静的美。水拓车这种小东西胆子极小,波浪稍稍大一些的水面,它是不去的,它太爱安静了。也可能还是因为它胆量不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时候,它无心欣赏,躲进水面的草丛里,停歇着,看潮落潮涨,微澜一过,它就再出来,跳自己的水上舞,从不发出一丝声响。
应该说,水拓车是非常“宅”的昆虫。很难在其他地方见到它。它只喜欢静守在自己的安乐窝里,跳自己的“独舞”,甚至不喜欢别人去看它,它要做最自在的自我,最安谧的自我,最赤裸的自我。
我多次望着一只水拓车发呆。我思忖,水拓车应该是心里什么也不装的。或许正因装丝毫,才让它行动如此迅速。有个词叫“动若脱兔”,其实,我觉得,应该是“动若螳蝽”才对。
水拓车一直在打造着一种不被打扰的生活。鱼跃我闪,人来我躲。一溜烟儿,躲入草丛皆不见。
毕淑敏说,心轻上天堂。我很少在故乡的溪水里捡拾到螳蝽的尸体。这种小昆虫,生命何其短暂,它们死后都去了哪里。我是无神论者,如果真有所谓的“天堂”,它们应该是去了那里吧,要不然,怎么会被取名为“螳蝽”呢?——在天堂里,寄存着它们的春天。
做一只螳蝽,也好。
(725字)
《知识窗》201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