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糙理会糙

(2013-06-27 08:22:50)
标签:

格言新说

交际处世

李丹崖

杂谈

话糙理会糙

话糙理会糙

李丹崖

    有句话叫“话糙理不糙”,意思是,有些话即使听起来不怎么中听、雅观,但是道理却很正确,很耐人寻味。这句话乍一听起来颇有些“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事实上是这样吗?

    古人云:“言为心声”。“口者,心之门户也。”心与口,就好比“根”与“果实”的关系,根都坏了,果实能“站得住脚”嘛,显而易见。

    佛经上说:“嘴巴不好的人,心再好也不能算作是一个好人。”意思是嘴上不留口德,内心或许也丧失了道德。《庄子·人间世》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可见,惟有自己多留口德,才会播种美德。惟有我们心存善念,好言淙淙如温泉,若是要嘴尖皮厚,霜刀雪剑势必伤人颜面。让别人颜面扫地,别人轻则把你扫地出门,重则把你忌恨在心,这样的忌恨就如同一个小炸弹,终究有一天会炸伤彼此的心灵。

    有位富家子弟终日烦恼,因为自己没有信仰,就去拜见一位禅师,禅师在静修,小徒弟就把富家子弟拦在了外面。富家子弟悻悻地说:“我每月供奉给你们庙里这么多香火钱,你们的衣食住行都靠我来养,见见你们师傅却这么难!”

    听到外面的争吵声,禅师让小徒弟放行了。富家子弟进了禅师的们就直抒胸臆:“我不快乐,我不知道自己的信仰在何方?”

    禅师笑曰:“不要再找信仰了,先找找你口中的修养再说吧。等你口中有修养了,信仰自然也就回来了……”

    一句话可以把人逗笑,一句话也可以让人暴躁。小时候,常听老年人念起这样的顺口溜:“嘴巴不好,良心长草;嘴巴嚼舌,居心叵测;嘴巴不饶,误解如牢;嘴巴刻薄,心地瘫瘸。”仔细想想,这些话虽然来自乡间,却蕴含着朴素的哲学。

    人之在世,就要交往,而交往的真谛就是尊重,也就是给足对方面子,别人才会跟你掏心窝子,积累了丰富的人脉,你才能充足人生价值的“里子”。  

    话锋如笔锋,谈笑间,都记录在别人心灵的纸张上,若是你话锋太过尖锐,就有可能戳破别人的心灵,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所以,有些话,即便你是出于好心,不妨好上加好,好好说;有些事即便你出于好意,不妨思量仔细,细细说。

    不要光顾着自己嘴上说得欢,要小心别人气得心头冒青烟;不要光顾着自己口无遮拦,要防止别人早已怨气泛滥;不要老想着自己的嘴巴是出于“好”的出发点,殊不知别人的忍耐力早已到了终点站;不能老想着自己一吐为快,不想着别人心里早已“反酸”。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就需要一千句甚至更多句的好话去圆,但世间的很多事,如同一面镜子,一旦摔破了,就再也难以复原。所以,切莫口无遮拦,弄不好就会丢份砸碗,切莫言语潦草,弄不好你会惹来一身烦恼。

    奉劝诸君,口蜜心也蜜,切莫逞一时口舌之快,因为这可能让你背负一辈子言语之祸的债。

    话糙理会糙,各位要记牢。

1100字)

《格言》201317期格言新说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