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风沙大,我只有粗布大褂

标签:
语文周报心灵点击智慧人生李丹崖杂谈 |
岁月的风沙大,我只有粗布大褂
李丹崖
犹记得年少青春的那些日子,我所在的城郊初中,一帮像我一样的农村孩子,占了班级的大多数。而小部分的城市同学,却无时无刻不衣着光鲜,吃喝如愿。当我们揣着每周仅有的30元生活费紧俏度日的时候,他们却动辄就有数十元的零用钱,看最时髦的漫画书,吃最美味的零食,去学校旁边那些昂贵的冰吧去喝饮料。
那段日子,我们自卑极了,唯有发奋读书,在成绩上占了上风,才能赢回一些关于家境贫寒的颜面。一个春天,当我已经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裤被同班同学讥笑的时候,语文老师特意给我们手抄了这样一份新闻——《阿拉伯人的服饰文化》:
阿拉伯多喜着长袍,这与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关。阿拉伯浩瀚的沙漠地带温度高达40至50摄氏度,在相同温度下,穿西服或衬衫的人大汗淋漓、一会儿就会变得虚脱,穿长袍的人却能优哉游哉地踩在滚烫的沙漠上,气定神闲地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原来,长袍把身体全部遮住,阻挡了日光的直接照射,同时,外面的风吹入袍内,上下流动形成一个通风管,把身体的湿气和热气一扫而去,使人感到凉爽舒适。阿拉伯人的衣服用料并不考究,因为,在阿拉伯炫富,无异于自杀。
老师最后总结说,作为还在就读初中的青少年学生,我们不妨多从阿拉伯人的着装上汲取一些正向的能量。攀比是一把锃光发亮的刀,看起来很耀眼,有时候却可以要了我们的命呀!因此,我们在心灵上要不攀比,在状态上要积极,不光在做学生时如此,在踏入社会以后更要如此。
近段时间以来,每每回忆起语文老师说这些话的场景,总能领略又一层深意。
生活是粗粝的,就像一块磨刀石,却能磨去我们的锋芒;而一块光滑的鹅卵石却有可能让我们栽跟头。
当我们在粗粝的岁月里,顶着打脸而过的风,感慨自己所处的环境时,不妨给自己的想象渗透一些阳光的诗行——
岁月的风沙太大了,而我,却只有一件粗布大褂,何以迎娶岁月的发嫁。看了阿拉伯男子的装束,我才明白,原来,粗布大褂远远要比笔挺的西装和昂贵的短裙要好得多,风沙袭来的时候,我们可以掩体而避,而那些人只有掩面而泣。
岁月的风沙大,而我,却只有一件粗布大褂,由于穿得不暖,长时间以来,形成了习惯,才不畏惧严寒;由于日子紧巴巴,我们才要直追,才要奋起,培养抗体,把生活中的阴郁抗击;由于生活捉襟见肘,我们才时时不忘提醒自己,距离梦想还有大段的距离,才不会自甘沉沦,自暴自弃,才不至于因放松了消极的警惕,而被阴郁的狼群啃掉了下巴,变得泪哗哗。
(1000字)
《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25期
【创作谈】
年少的我们,总有一些捉襟见肘的日子。这样的日子里,凄苦、难耐,而我们的心性却往往是这个时期形成的。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苦在前头的人,往往甜在后头;而甜在前头的人,往往都是甜得很短,就要承接大部分的苦。因此,我们总希望在还年轻的时候,给自己一把苦,给青春一些酷,给信念储蓄满厚实的仓库。吃苦头,甜后头,尝甜头,没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