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之瘾
安徽 李丹崖
当他在电视上说起自己的故事时,已经18年过去了。时间从1990年出发,那时候的他还是个小伙子,怀揣着一颗火热的心从家乡来到南京,为的是找一份令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
他是个渴望自由的人,所以他没有选择到私企打工,而是瞅准了“南京长江大桥”这一景点,在桥附近上开了间小杂货店。那里车辆穿梭,游人如织,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好。他也是个酷爱读书且很有情调的人,空闲的时候,总爱到大桥上散步。
一次,当他走在大桥上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女孩正在桥头隐隐地抽泣,一听哭声就知道那女孩情绪十分激动。当时,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女孩一定是遇到极大的难处了!而且随时都可能有轻生的念头。但是,自己是一个男人,贸然行动怕会弄巧成拙,于是,他就赶紧去喊在大桥上的女售票员,他原以为女售票员会立即前去帮忙。哪知道女售票员听了他的叙述以后,却冷冷地说,这事天天都有,你能管得过来吗?
看到求助女售票员行不通,他只有硬着头皮自己出马。经过询问,他才知道女孩赌气离家出走的,刚到南京,却被骗子骗得身无分文。听到这里,他连忙耐心地劝慰她,并发动路人一起帮女孩凑齐了回家路费,这才使女孩打消了自杀的念头。虽然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拉回了一个徘徊死亡线上的人,觉得心中充满了从没有过的自豪和满足。
不久后的一天,他再次在大桥上散步时,发现一个穿红衣的年轻女子在桥西侧徘徊,不一会,红衣女子忽然抓住栏杆向外翻去,一旁早就看出蹊跷的他立即冲了过去,一把抓住了女子的手腕。女孩含着泪水对他说:“你知不知道,真正想死的人,你就算拉回来了最终还是会去死的?”他立马回应道:“我当然知道,但就算只有1%的概率,我也要把你拉回来!”当天下午,红衣女子又回到大桥,决绝地跳入江中。当时他离那女孩有300多米,已经根本来不及出手相救……
自杀者血肉模糊的影像深深刺痛了他的神经,同时报纸上的一个数字更让他万分吃惊:“南京长江大桥的桥面距离江面有100多米,水流湍急,建成至今,仅有案可查的轻生者就达18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3月到6月就有47人在此轻生……”这样一个数字霎时间让其目瞪口呆。
从那天起,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情,把杂货店交给妻子打理,自己扛着精心制作的标语牌来到长江大桥南堡。标语牌是心形的,上面写着:“天无绝人之路,退一步海阔天空,善待生命每一天”。每到双休日和节假日,他从早8点到晚5点,风雨无阻,守望在大桥上,搜寻着神色异常,忧心忡忡的徘徊者。哪知道他仅仅坚持了20天,就救回了11条生命!这样的数字再次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停止的。
他开始重拾了自己爱好多年的心理学书籍,依靠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对打算轻生的人进行耐心的开导和劝慰,另外,从他开始救助别人的第一天起,他就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进了《大桥日记》,通过总结,形成了自己一套独到的“救助秘籍”,也正是通过这样一本“秘籍”,让近130多条生命从死神身边被赎了回来。后来,有百余人都以他为榜样,加入到了阻止自杀的志愿队伍中。为寻求更广泛的途径帮助自杀者,也寻求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他还注册了个人心理咨询网站“心灵港湾”,专门为有精神烦恼和心理障碍的人提供倾诉空间。
他的名字叫陈思,南京市民都亲切地把他誉为“大桥上的生命守望者”。
曾有媒体这样问陈思:“你的月收入只有一千多元,却投资七八万元去帮助那些企图走上绝路的人;你本可充分利用时间打工,以换取更多的劳动收入,却主动牺牲自己的时间,自愿承担起额外的社会责任。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对于这个问题,陈思回答是:“我的心要有寄托,否则我尽管吃香喝辣仍旧郁郁寡欢。为了心之寄托、心落实地,所以牺牲休息时间顶着烈日冒着严寒蹲守灰尘仆仆的长江大桥,尽力挽回心已绝望的生命。”
人来人往的南京长江大桥上,太多太多的人在那里流连,却只为看风景,惟有陈思,把更多爱的触须伸向了每一颗受伤的心灵之中去,他,把自己变成了最优美的爱之风景!我们说,一个把爱当作生命寄托,并以爱为“瘾”的人,必将掀起世间最伟大的心灵风暴!
(1600字)
《辽宁青年》08年8月B发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