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青岛邮电博物馆(图)

标签:
青岛邮电博物馆胶澳德国邮局老电话机孔祥熙慢递邮局旅游 |
收藏:青岛邮电博物馆(图)
青岛邮电博物馆,位于市南区安徽路5号,这里是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也是原青岛市邮电局机关大楼。原建筑始建于1901年,德国风格。
青岛邮电博物馆
青岛邮电博物馆
青岛邮电博物馆老明信片
青岛邮电博物馆于2010年 11月21日开馆,由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出资,在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上筹建。博物馆占地2500平方米,展陈面积1400平方米,共分三层,以3000余件实物及图片记录了青岛邮电通信发展史,展现了青岛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脉,这也是全国首个建在工业旧址上的邮电博物馆。
展厅一角
古驿站复原
传信筒
1922年,孔祥熙任首任胶澳商埠电话局局长时的办公室
1922年,孔祥熙任首任胶澳商埠电话局局长时的办公室
中华邮政邮差
民国时电报流水号戳
日本侨民使用的邮政信袋
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在青岛的电话井盖,叫古力盖
日本通信兵的信筒
左上:日本邮便的钮扣;左下:日本邮便的徽章;右上:日本邮便信口标识;右下日本邮便的口哨
左上:日本邮便的秤砣;左下:日本侵占青岛时的邮便铜锁;右上:北洋时期的邮政储金桶;右下:二战时期日军使用的背包式军用电话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邮用品
电报摩托
差转台
民国时期的电码本
模拟接线员
德国西门子电传打印机
上世纪初的电话接线员。他们是德国人电报房中第一批掌握现代通讯技术的青岛人
上世纪40年代的电话接线员,穿着打扮已非常时髦
清代电报机引擎
美制报话机
展厅一角
五花八门的老电话机是这里最丰富的展品,有100多部,涉及过去100年间不同历史时期的20多个国家制造的电话机,都是社会热心人士捐赠的藏品。其中,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电话机——有二战期间美军德军配置的步话机、电话电报一体机;还有一种法国人使用的最古老的三方通话机。
博物馆还恢复了孔祥熙任首任胶澳商埠电话局局长时的办公室,也是一个看点。
老式电话间
老电话机
左:上世纪三十年代法国驻青岛领事馆的电话机;右上:上世纪二十年代法国双听筒电话机(丈母娘电话机);右下:上世纪四十年代波兰拨盘电话
左上: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拨盘电话;左下: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内线对讲电话;右上: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内线电话;右下: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私人电话
左上:上世纪三十年代丹麦皇家电话;左下:上世纪三十年代爱立信磁石电话;右上:上世纪五十年代加拿大塑料拨盘电话;右下:上世纪四十年代捷克磁石电话
左上:上世纪三十年代挪威驻青岛领事馆所用的电话;左下:1932年丹麦驻青岛领事馆使用的电话;右: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日伪时期青岛警察部使用的电话
.左:上世纪二十年代国外内线电话;右:上世纪四十年代巴西自动拨盘电话机
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墙式磁石电话;右:1905年由爱立信公司生产的挂壁式磁石电话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墙式磁石电话;右:1906年美国驻青岛领事馆所用的电话
左上:上世纪五十年代国产收音电话;左下:.三十年代英国自动电话俗称大笨象;右:古董电话
左:1912年,孙中山在青岛使用过的电话;右:1922年胶澳督办馆现迎宾馆使用的电话
位于一楼展厅的一间根据100年前德国人在青岛开设的邮局原型复原的德式慢递邮局,在这里,信是不需要马上寄出的,你可以选择10年甚至20年以后、或是未来的某个重要的纪念日,才把信寄给收件人。
寄给未来的慢递邮局
慢递邮局的价目表
青岛市退休老邮电陈奎成先生向邮电博物馆捐赠的照片
青岛邮电博物馆馆长谷永青和陈奎成先生在捐赠现场合影
小小名片
邮电博物馆里还有一间小小的纪念品超市,精装的明信片画册《穿越百年》是不错的选择。画册中的所有明信片,全部翻印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人在青岛印发的原版明信片,反映了那一时期德国摄影师眼中的青岛自然风貌。其中最珍贵的要属拍摄于1897年的一张五连片(折叠四次)的海滨栈桥一带的青岛全貌。这些明信片全部来自全国著名的青岛籍集邮家陆游先生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