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品邮日历 |
厉山驿随县擂鼓墩
曾侯乙编钟
厉山驿,旧在随县(今湖北省随州市)北,附近有厉山,故名,现在随州市北郊尚有厉山镇。厉山驿地处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为旧时河南进入湖北经随县、安陆、孝感到达武汉的必经之路。宋代诗僧饶德操有《过厉山驿》诗:“古木参天枝欲倾,秋风时发伴岩声。厉山拟作故园梦,山雨潇潇梦不成。”厉山驿所在的随州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即设县治,闻名中外的曾侯乙墓,就在厉山驿南不远处的擂鼓墩出土。
擂鼓墩,在湖北省随州市城关西北 2.5公里处,为战国早期曾国君主曾侯乙墓所在地。古为随国领地,北望桐柏山,南面大洪山,东临涢水,曾侯乙墓建于红砂岩坡之上,凿石为穴,墓圹面积220平方米,深近20米,槨分四室,以巨木相隔。主棺内外两层,均为彩绘,外棺长3.2米,高2.19米,殉葬棺21具,殉葬人多系13至25岁青少年女性。随葬品达7000余件,有礼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竹器及竹简等等。以九鼎、八簋为中心的铜礼器,造型奇妙,浮雕、透雕、细镂,错金嵌玉,巧夺天工。金杯、金盏光灿夺目。璧、环、璜、佩等玉器玲珑璀璨,工艺精湛。漆器造型新颖,图案繁缛,雕龙刻蟒,栩栩如生。乐器种类繁多,有钟、磬、鼓、瑟、琴、笙、箫、笛等,排列有序,宛如一间古代乐器展示厅。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一套六十四件的编钟,即曾侯乙编钟,青铜铸就,设计精巧,铸造瑰丽,重2500多公斤,出土时尚完整挂在钟架之上,尽管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至今音乐性能良好,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古今乐曲均能演奏,直令世人称绝。这一大批反映我国古代科学艺术成就的文化瑰宝,已被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曾侯乙墓原地加盖厅庑,对墓坑、槨室及大部分棺木加以保存,厅庑内还陈列着相应的文物和复制品,供游人观赏。
出土了这么多珍贵文物,使擂鼓墩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名声大振,现已成为古音乐发掘之地,许多单位以擂鼓墩命名,擂鼓墩,成了当地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