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品邮日历 |
乌江亭霸王故事
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为一渡口,秦汉之时即设有亭长,是我国最早的驿亭之一。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年末,汉王刘邦撕毁与项羽在广武(今河南荥阳县东北)订立的以鸿沟为界的“楚河汉界”和约,与韩信、英布、彭越会师追击项羽。韩信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设下十面埋伏,引诱项羽陷入重重包围,并令汉军学唱楚国的歌曲,瓦解楚军斗志。项羽闻听四面楚歌,以为刘邦已尽取西楚,闷闷不乐地与夫人虞姬对酒唱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好好安慰一番对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遂拔剑自刎,人称霸王别姬。虞姬死后,项羽带着仅存的八百江东子弟兵连夜突围。后有灌婴五千追兵,项羽南渡淮河,且战且走,一口气跑到乌江,这时项羽只剩下二十六人。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于是项王乃欲渡乌江。乌江亭长……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而项羽却说“天之亡我”,并说“且籍(项羽名籍——作者注)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即使江东父老可怜他让他当大王,他都独愧于心,无颜见江东父老。他把随他征战五年的乌骓马送予亭长,与汉追兵“持短兵接战”,又斩杀数百汉军,受伤十余处,终于寡不敌众,“乃自刎而死”。
南宋女诗人李清照有诗赞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唐代诗人杜牧有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他说当初如果项羽忍辱渡江,或许能重振旗鼓。然而,项羽最终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为了纪念项羽,后人在乌江镇东南凤凰山上修建了霸王祠,祠后有项羽衣冠冢,即霸王墓。清卢润九《读史偶评"项王墓》:“帝业方看垂手成,何来四面楚歌声。兴亡瞬息同儿戏,从此英雄不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