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古驿聊斋江东驿与江东桥文化 |
分类: 品邮日历 |
江东驿与江东桥
江东驿,在漳州龙溪县(今福建省龙海县北)东四十里虎渡桥边,为侨乡著名古驿,宋代称通源驿,元代改江东驿。
“梦影如臣印未消,追携蛮榼亦非遥。春风不管人消息,帆席吹过虎渡桥。”清人许顾庵的这首《再过江东驿》诗与其说是赞美江东驿,不如说是赞美古驿边的虎渡桥。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江南石桥,虎渡第一”。虎渡桥即江东桥。江东桥,在福建龙海县北溪下游,距漳州东16公里,与泉州的洛阳桥、晋江的安平桥、福清的龙江桥合称为“福建四大石桥”,也是我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江东桥始建于南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初为木桥,命名“通济桥”。相传初建时,桥基屡建不稳,一日,偶见有一只老虎负幼子渡江,且游且栖,桥工见此忽有所悟,则沿老虎游息路线,进行勘探,发现虎游一线,水下有石阜。于是就在虎渡之处水中礁上垒石建墩,桥基遂固,所以江东桥就有了虎渡桥的别名。虎渡还有一说,江东这段溪流,古称柳营江,原是一处津渡渡口,因“在郡之寅方”,寅虎,故称虎渡,虎渡之上的桥当然叫虎渡桥。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木桥毁于火,故开始改铺石梁。宋郡守黄朴《虎渡桥记》载有虎渡桥的情况:“计其长三千尺,址高百尺,酾水一十五道,梁之跨于址者五十有八,长八十尺,广博皆六尺有奇。”由此可见江东桥的概貌和雄姿。江东桥现存石梁板最重者达二百吨,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以偌大石梁架桥,实属难能可贵。桥“上重下坚,相安以固。涨不能没,湍不能怒,火不能 焚 ,飓不能倾”。是建桥史上的奇迹,对研究我国古桥梁建筑具有重要价值。
明清两代,江东桥屡坏屡修。解放前漳嵩公路通车,将桥址加高,改建钢筋水泥桥,抗日战争时曾被毁。建国后江东桥重修,1972年改建为公路桥,现旧桥尚存三墩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