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古驿聊斋羊流驿羊祜故里 |
分类: 品邮日历 |
羊流驿闲话羊祜
羊流驿,在今山东省新泰县西北羊流镇,讹作杨柳驿。羊流驿盛时曾为新泰的交通枢纽和经贸中心,民间有“知有羊流店,不知新泰县”、“南京到北京,羊流在当中”的说法。羊流驿实以晋人羊祜而得名,因泰山以南一带曾被晋武帝司马炎封给羊祜,羊祜虽未接受,但世人却把这些地方看作是羊祜故里。《新泰县志》说,羊流是因地有羊氏之流风而得名。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 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西晋大臣,东汉名士蔡邕外孙,魏末司马昭专权,任相国从事中郎,共参机密。司马炎代魏,加散骑常侍、卫将军,迁尚书左仆射。为司马炎筹划灭吴。泰始五年(269年)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在镇10年,开屯田,储军粮,为一举灭吴作准备。平日则与东吴互通使节,各保分界。屡屡上表请求灭吴,因朝议不和,未能实现。临终举杜预自代。羊祜死后两年,西晋灭吴,司马炎大宴群臣,手持酒杯感叹灭吴大业“此羊太傅之功也”。
羊祜为官多有惠政,为人以谦让之德传名于世。他廉洁奉公,多次让封不受。据《晋书·羊祜列传》载,司马炎曾“诏以泰山之南武阳、牟、南城、梁父、平阳五县为南城郡,封祜为南城侯”,然而羊祜坚辞不受。他常劝家人“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祸也”。羊祜58岁病逝,临终举杜预自代。他死后百姓感其德政“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司马炎“素服哭之”,冬日里“涕泪沾须鬓,皆为冰焉”。鉴于羊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且羊祜遗嘱亲友不得以南城侯的名义发丧,要求葬入自家祖坟。皇帝不允,赐墓地一顷,赞曰:“祜固让历年,志不可夺。身没让存,遗操益厉。”下诏“听复本封,以彰高美”。羊祜喜山水,镇襄阳时最爱登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他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羊祜游憩之所建碑立庙以资纪念,“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坠泪碑’”。坠泪碑,世称“羊碑”,为称颂为官有惠政于民者的代名词。
历代过客为羊流驿(杨柳驿)题诗者众,多赞羊祜为官为人之高风亮节。清代皇帝乾隆有《杨柳驿》诗:“罥烟袅袅窣青丝,叔子风流故若斯。不独佳名播梓里,襄阳兼有岘山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