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访彩云之南(八)

(2006-04-06 20:19:45)
再访彩云之南(八)   
    8.丽江古城 束河古镇  玉龙雪山
 
    9月1日,小雨。告别剑川局同仁,从剑川县首府金华镇出发,直奔丽江。70公里路行程一个半小时。
    丽江局罗光文局长原是大理局副局长,两年前在大理见过面,他念念不忘大理局与北京东区局是友好局,格外亲切。罗局长喜欢讲故事,汉习楼船啦,唐标铁柱啦,风花雪月啦,话题还都在大理。到了丽江,罗局长主打旅游牌,提出“让世界认识丽江,把丽江邮寄给世界”的经营理念,营销古城、营销名人,成绩不菲。
    丽江邮政局所处的新大街距古城百米之遥,寸土寸金。在省局支持下,丽江局机关搬往郊区办公,原办公楼正在改造,扩大新大街支局营业面积和邮政宾馆规模,在全方位服务大众的基础上,以图更丰厚的经济效益。云南邮政普遍服务任务繁重,总体亏损是绝对的,作为收差局,丽江局是要做出贡献的,虽车薪杯水,但总比没有好。
    下午,我们到丽江古城拍石板街和鳞瓦屋,能拍的也只有这些。过渡商业开发,丽江古城“古风”渐远,餐馆、酒吧、旅游商品店占据主流,人们除了消费,几乎没有别的可做。丽江物价相对较高,古城为最。普通酒吧人均最低消费150元,而且是限时消费。古城的所有建筑除了那两架大水车都成了商业载体,古老神秘的纳西族东巴文化被铜臭气息浸染着。这些年,丽江成功申报以“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记忆遗产”为内容的“三遗产”,我们担心这样的商业开发,用不了多久,丽江就只剩下“记忆遗产”了。
 
再访彩云之南(八)
 
     在四方街,纳西族老人们跳着一种本民族的舞蹈,30多人整齐地排成一个大半圆,领舞的老太端一台小型录音机站在圆弧中心,大家随音乐起舞,总算是在古城商海的夹缝里看到了些许纳西人的古朴之风。在古城关门口景区,有个绿色白字邮旗的关门口邮驿,出售古城题材的邮品和图书,是丽江局增设的网点之一,我买了一枚明信片,盖了关门口邮戳,这两元钱是我们在古城的唯一消费。
 
再访彩云之南(八)
    次日早晨,我们前往束河古镇。古镇在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的白沙镇,骑自行车也只需半小时。
    束河是2000多年前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古称“坞刷坞”或“绍坞”,是说村后聚宝山如“堆垒之高峰”;元朝《元一统志》,记“坞”字为“和”,这里就被称作“束和”,后演变成“束河”。束河的水极其清澈,“九鼎龙潭”日夜涌流,被奉为神泉,镇上建有北泉寺。束河也叫“龙泉村”,有清泉之乡美名,这里的泉水是丽江古城的清水源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记载:“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就说的束河。
    莲花山、聚宝山、龙泉山三山环抱;九鼎河、青龙河、疏河三条河穿街走巷。三山并三水,让束河小镇玲珑剔透。这里的四方街只有250平方米,却是丽江古城四方街的“前辈”。墙上有牌子显示我们的所在叫“束河茶马古道镇仁里自然村”,是束河7个自然村之一。这里海拔2460米,自古是滇藏要塞,北抵西藏,南达大理,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镇。镇上的“三圣宫”楼阁供奉着皮匠祖师,皮革加工业是束河人的看家手艺,能工巧匠云集,“一根锥子走天下”是对束河皮匠的形象写照。
 
再访彩云之南(八)
    走上青龙桥,桥下的河水、桥上手擎长杆烟袋的纳西老人、蹲坐一旁的小黑狗和不远处青瓦白墙的龙门客栈,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美妙图画。束河绝大部分建筑已经整修过,空气里间或荡漾着油漆味道。看得出,束河,也在宁静中鼓噪,道路两侧的店铺跃跃欲试,但毕竟村民们纯朴,我预感到,丽江古城里的闽浙商人正瞄准这里意欲大举入侵。
 
再访彩云之南(八)
束河古镇上的纳西女
    束河古镇上茶马文化气息很浓,茶马驿栈修复的很多,还建有中国第一个茶马古道博物馆,内有很多图片资料和实物,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茶马古道的历史。
    在束河走马观花不到两小时,11点钟,马不停蹄去15公里以外的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的有现代海洋性冰川分布的大雪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区,12峰连绵35公里并排耸立,宛如玉龙,主峰海拔5596米。丽江局周主任说,旅游旺季,雪山人满为患,乘索道要排三个多小时的长队。高速公路延伸到玉龙雪山脚下,在3050米处,必须换乘景区的大巴。很快,我们来到3356米的索道站,游人不多,不用排队就上了缆车。
    此前我所乘坐过的最长索道是海南省陵水县南湾猴岛的跨海索道,长2138米,而玉龙雪山2968米索道肯定打破纪录了。索道巨大的铁架种植在雪山的峭壁上,难以想象建筑索道的时候,怎么把数吨重的铁架弄到海拔4500多米的雪山之上的。1150米垂直高差,坐在缆车里,仿佛心一直被提升。4000米一过,山被大雾紧锁,窗外的景物什么也看不见,我们租穿的红黄相间的防寒服色彩却格外鲜亮。
    11点40分,我们到达4506米处。我首先看到的是玉龙雪山邮电所,女营业员忙着为游客盖纪念戳。出了走廊,是栈道,雪山就在眼前,右侧的冰川嶙峋错落,左侧的雪山积雪已销,青灰色的山体裸露着。11点57分,大雾突然间散去许多,雪山顶部居然打开了一块蓝天,赶紧拍摄!数分钟后,大雾又涌了上来,雪山又神神秘秘的了。
 
再访彩云之南(八)
    此次云南行,老天很眷顾,总是行车走路或夜间下雨,工作时俱是好天气,包括刚才雾散雾聚的情景,如有神助,简直让人感动非常。
    这次上雪山,我高山反应比较大,坐在栈道的木阶上,给朋友们发短信,手机信号好得很。临下山,我冲着邮电所的女营业员竖起拇指,对坚守在空气稀薄雪山之上我的同行表示由衷的崇敬。2005/04/0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