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全游网
作者:淮海陈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她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蚝(即牡蠣),蚝殼內壁光亮如鏡,澳門因此被稱為蚝鏡.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
《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於《明史》東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連串澳門的別名.
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天后,她又名娘媽.據說,一艘漁船在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裡航行,突遇狂風雷暴,漁民處於危難.危急關頭,一位少女站了出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娘媽.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在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裡,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
2005年7月15日下午4時10分,正在南非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世遺大會宣佈:“澳門歷史建築群”成功列入世界遺產,並重新命名為“澳門歷史城區”(“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大三巴牌坊为圣保禄教堂的遗迹,“三巴”是圣保禄的译音

附言:淮海陈,摄影家,这次在澳门旅游偶遇。这位先生热情地带着我们领略了澳门的风采,历时数小时,并指导拍摄,颇有收益。
位于大三巴牌坊的左侧,是相遇淮海陈的地方

摄影家建议的镜头

补发2张摄影家刚发来的照片:
圣若瑟修院

室内的屋顶

(我的游记以后再上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