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方言冯裤子七十年代 |
分类: 随便说说 |
我总是后知后觉。
比如,当迈克尔-斯高菲尔德已经奔跑在逃亡路上的时候,我才开始看他到底是怎么进去的;
再比如,人们开始追捧《迷失》,我才开始硬着头皮看《反恐24小时》;
还比如,《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陈猪头很久以前就向我老公王小二同志隆重推荐了这部据说有着王朔和冯小刚影子的片子。厚厚的一摞盘在家里放了很久,我们才象找到出土文物似的拨拉开它厚厚的尘土揭开它色彩纷呈的故事。
七十年代是个充满绿色的荒芜岁月。总是让人热血澎湃。看王小波如此,苏童亦然,如今,方言和冯裤子也是这般。
便有着遗憾涌上我澎湃的心头:
1,
2,
那无疑是属于男生的一个粗狂年代。绿色的风景线。轻狂的单调。可以打架,可以泡妞,可以肆意的闲逛…
穿得垮垮的,一身的板儿绿。以为自己是那个末路的英雄,豪迈且侠骨柔肠。于是就去打群架或者牛哄哄的嚷嚷要单挑!为一个或者一堆女的。
就像许逊拍刘会元板砖之前,挑眼看楼上窗里乔乔的那个眼神,说的就是我是英雄的台词。
自然,我没能属于那样的青春岁月,我也不是男生。
这很重要。这决定了我不能象王小波那样去搞破鞋,也不能象方言那样高声一句:“呦,你长成这个样子还让不让我们活啦”去拍婆子。还有,我亦不能雄赳赳气昂昂的骑着28车带着一群大院里的人声势浩大的去打群架…
这些,都让我有捶胸顿足之感。男生才属于那个年代,青春鲜艳欲滴。
回忆,是一种衰老。衰老了,才有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当然,那个冯裤子自然不会是纯粹的冯小刚,尽管长得够趔吧;那个方言也不可能就是王朔王大爷,尽管有够贫。
但那是真真切切属于70年代特有的青春故事。
只是如今,青春已经老去。用我们听不见的声音,和我们眼睁睁看着的速度。
王朔开始给女儿写书,冯小刚愈发的深沉,还长了一脸的皮肤病。
他们在遥望着自己的青春,那段轻易伤害别人,又被别人轻易伤害的岁月。
谁都一样。
我们都在一步步远离自己的青春年少,看曾经的花前月下,看曾经的青涩萌芽,正与我们渐行渐远。于是我们开始回忆。只是,记忆,在我们的指缝里残酷的流失、遗漏、淡泊。
青春记忆里某个人打来电话,说他结婚了。终于结婚了。
我们不再是青春年少时轻狂的少年,不再以为自己与众不同。
我们坐在时光的灯影里,回首看那愈来愈长的影子,回忆。
然后我们结婚,我们生子。我们寒暄,我们客气。
再然后,我们看青春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