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意象
标签:
陈正彪情感 |
分类: 物与民胞 |
《关雎》属《周南》,《诗经》首篇。
早年上古代文学课,河南籍李雨丰先生引经据典,激情澎湃。以先生近耳顺之年之学识及坎坷的人生经历,带着他本人的个人体验来讲述这首诗,知识量及情味完美统一。可惜,当时我少不更事,加之先生讲河南方言,好些地方只能结合文本猜测。在先生仙逝数年后的今天,重读《诗经》,感慨系之。
《关雎》中把男子眼中的女子比喻为荇菜。荇菜是什么呢?是一种洁净而艳丽的水生植物。分布于中国大江南北的水域。早年念及此意象,就想到这样的画面:一青年男子在黄河的某个地段伸手进水,采摘荇菜。远处的河洲上,雎鸠鸟一唱一和。油油的荇菜在水中摇曳,嫩嫩的叶子滑过他的指尖,似跟他捉迷藏。古人活在广袤的田野上,活在山水之间,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那种诗意的栖居,就连谈情说爱都要以自然中美好的物象来比喻,真够诗意了。
前些年,有机会到雷波,吃到一种来自马湖的莼菜,当时以为就是荇菜。据说,马湖水洁净如初,故能生长莼菜。那口感既脆又滑腻,确实是仙赐之物。《诗经.鲁颂.泮水》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茆”句,茆,就是莼菜。
三千多年前的古人,生活情状高古遥远得让人失落。
后一篇:《诗经.葛覃》意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