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东三环斟茶员
科幻迷的又一次“狼来了”?
在刚刚结束的游族网络投资者开放日上,游族网络最大股东林奇宣布,其手下资产游族影业已获得科幻小说《三体》的影视改编权,同时游族网络计划自主研发5~6款《三体》改编游戏,预计于2015年底面市。
与部分咋呼“科幻迷震惊了”的人相反,这是一条“伪重磅”消息,了解《三体》、关心《三体》的人群已经被类似消息挑逗过太多次,简单一嗓子“狼来了”并不能让人震惊。大部分《三体》拥趸在分享这条消息时不乏嘲弄:“充值888,二向箔带回家”“降维打击?秒杀程心?VIP7即可专享!”
其实这些信息已经是一种暗示:目前国产主流F2P的页游/手游模式,与《三体》忠实拥趸的口味不相容。
不过,在具体计划被公布之前,以固有眼光去看待一个资本实体并不公允。业界、玩家、科幻迷依然有如下几个问题可以问游族:
1、是想炒概念,还是想赚真金白银?
2、是否评估过自己的影视实力?
3、《三体》游戏打算讨好哪一群用户?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紧密联系,难以割裂。
《三体》是国内科幻作家、发电厂计算机工程师刘慈欣的代表作,系列共三部,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首作于2006年开始在《科幻世界》杂志连载,后两作《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以单行本形式分别于2008年、2010年发售,三部合计销量超过百万,抛开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和郑渊洁等科幻元素的童话,《三体》是迄今为止销售成绩最好的科幻文学作品,同时也是国内科幻文学在思想艺术成就上的标杆。
《三体》三部的百万销量与图书市场上其它畅销书相比,完全不算突出(尽管其收获的赞誉已与其思想艺术的高度相称),不过它有着百万级别的忠诚用户,并一定程度辐射到了社会主流。即使在游戏业界,也不乏刘慈欣的推崇者,例如今年5月初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就有演讲嘉宾大谈《三体3》中“只送大脑”的典故与心得。
先看第一个问题,从资本市场的眼光来看《三体》,那么谈用户量,这个IP的价值肯定不如《盗墓笔记》等网络小说。在大软斟茶员看来,将《三体》与“仙剑”类比或许是公允的——如前所述百万级别忠诚(付费)用户,以及一定程度辐射到社会主流——去年“仙五前”创造出的商业价值,大概占国内680亿游戏市场总额的0.14%,考虑到此前提到的游戏模式与《三体》核心拥趸的不相容,在主流F2P网游框架下,《三体》游戏的商业价值评估应更加保守。
游族影业是游族网络(9月17日总市值约138.69亿元人民币)创始人、CEO以及第一股东林奇(占股36.58%)所拥有的资产,并不在上市公司游族网络体系之内。这给评估游族影业的资本实力带来了一定困难,《三体》电影项目的投入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奇个人的决心,取其高值已足以与国内一线电影相当。
http://s3/large/001kUFyazy6M8a9REoG42《三体》三部曲销量突破百万,是近年来最畅销的科幻作品
然而,《三体》电影的改编,资金并非主要矛盾。
国内科幻电影的低迷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从早年《珊瑚岛上的死光》《大气层消失》到国内科幻迷甚至不屑提及的香港电影《机器侠》,迄今为止没有一个获得广泛认可的成功案例。早在2010年,知名导演宁浩所在的小马奔腾影业有限公司已经取得刘慈欣科幻作品《乡村教师》的改编权并审批备案,但迄今没有开拍消息。至于同年曾风传一时的“中美合拍奇幻史诗”《人鱼帝国》,更是已经演变成一场闹剧。
http://s8/large/001kUFyazy6M8alsFuL47游族网络宣布开发《三体》手游并未促使股价上扬
《三体》人物线索繁多,时空跨度大,情节中的视觉奇观多,且触及政治、伦理敏感区,改编难度之大,对国内编剧、导演、特效以及制片人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熟悉刘慈欣所有作品的斟茶员看来,《球状闪电》与《流浪地球》都比《三体》更接近100分钟的电影容量,并且前者拥有跨度小但完成度高的情节,后者拥有足够的特效空间。
但《三体》有名,或许这个名字更能引起资本市场的注意。不过斟茶员注意到,从9月16日到9月17日,游族股价已连续两日下跌。
《三体》从一开始就是用来筛选智商的游戏
在讨论“《三体》游戏打算讨好哪一群用户”之前,或许很多人不知道,网络上已经有了三款《三体》游戏。他们均由粉丝制作,除《三体星人》这款恶搞性质的“放置型”程序外,其它两款数十兆容量的《三体》游戏都有着不错的完成度,其一为类似早期《三国志》的策略建设,其二为使用橙光工具制作的文字AVG游戏。不过,了解这两种游戏类型的人都能明白,它们对于游族几乎毫无借鉴意义。
http://s6/large/001kUFyazy6M8afISnrd5由三体粉丝开发的同人AVG游戏
《三体》粉丝对电子游戏的接受度不仅不低,而且还隐隐有着共性——如《钢铁雄心》这种宏大叙事的游戏。回归到《三体》这部作品本身,有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在刘慈欣原著中,《三体》本身就是一款电子游戏,并且在第一部小说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筛选游戏者的智商。于是,第一个残忍的事实是《三体》已有的拥趸与当下F2P模式网游兼容度很低,第二个残忍的事实是《三体》这个IP对于非科幻迷而言几乎毫无价值。
http://s8/large/001kUFyazy6M8apLD27f7《三体星人》是一款粉丝制作的放置型游戏
刘慈欣曾公开表示,科幻本质上就是靠影像来表现的一种作品。他参与科幻电影策划已有数年,最大的障碍在于,能拿到资源的导演根本没有科幻的情怀,科幻是需要情怀的。知识可以弥补,情怀没办法弥补。
电影如此,游戏也如此。抓住科幻迷玩家的心,同样需要科幻情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数百万科幻迷不屑一顾。而科幻迷之外的上亿手游用户,本就对《三体》这个IP不屑一顾。何苦来哉?
如何处理这样的难题?《三体》于2006年问世时,里面的虚拟实境体验还停留在实验室,8年后的今天,斟茶员已经体验过多款虚拟实境设备。它们或许依然存在着诸多弊病,但每一个体验过Oculus Rift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躲无可躲”的3D全浸入式游戏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它在技术上已经足够承担起刘慈欣笔下《三体》游戏的视觉部分。《三体》这个强科幻弱角色的IP需要强科幻的表现形式,而类似Oculus Rift的硬件系统是当前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且开发成本并不高——甚至Unity 3D引擎都能取得可接受的画面表现。
改换全新的浸入式平台,这个计划足够科幻,却也足够让游族弯道超车。当然,这取决于游族是否真的愿意砸钱。这样的体验显然不是数款手机游戏可以承载的。那么电影如何?或许头戴显示设备可以取代3D眼镜在近未来成为电影院的“标配”,游族影业会成为这场硬件革命的弄潮儿吗?至少现在还未现端倪。
结语
从游戏到影视,游族要做成全娱乐链的战略很明显。但选择了《三体》,就意味着走了一步无法取巧的棋——电影上,《三体》是国产电影里一场前无古人的硬仗;游戏上,《三体》IP讨好不了科幻迷之外的人群,当下F2P模式的页游/手游讨好不了科幻迷。想炒概念,那么到此为止,想赚真金白银,想挣江湖地位,就必须改变表现形式。只搏一个名,又很难谈得上什么战略。
完成了原始积累的游戏厂商纷纷拓宽业务,这或许是每一个掌门人不得不进行的动作。完美影视已经枝繁叶茂,畅游再不济也能卖楼,游族有什么?
游族拿下了最科幻的IP,有了讨好最愿意尝新的用户群的机会,有了闯进浸入式游戏体验平台的垫脚石——有了一跃成为世界领先企业的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