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律为什么辨别不了假豆腐?

(2010-12-29 11:17:02)
标签:

假豆腐

人工合成豆腐

法律规定

文化

分类: 时事乱弹

 

继央视爆出人工假鸡蛋的新闻后,最近湖北等地又曝出有工厂生产“人工合成豆腐”,并在市场上销售。(见2010年12月29日扬子晚报)这种“人工合成豆腐”俗称假豆腐。据资料显示,传统的豆腐是用大豆磨成豆浆,再加入石膏,采用点卤的方法制成,含有优质蛋白,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是生熟皆可,老幼皆宜,养生、益寿延年的美食佳品。而假豆腐则是用大豆分离蛋白、变性淀粉和白色素搅拌沉淀制成。这种豆腐虽然口感没有特别不适,但它不仅没营养,还添加了色素和食品添加剂,多吃无益。

有关食品专家还给出了用普通方法即可鉴别真假豆腐的方法,即:一看:取一块豆腐在散射光线下直接观察。传统豆腐呈均匀的乳白色或淡黄色,稍有光泽。而人工合成豆腐因为加入了白色素,比起传统豆腐要白得多,而且比较无光泽;也可能内有水纹、气泡、细微颗粒等。二摸:传统豆腐用手按压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弹性,而且软硬适度。人工合成的豆腐切面处会比较粗糙,质地不细腻,弹性较差,且没有白色豆腐液体流出。 三闻:在常温下直接嗅闻其气味。传统豆腐是以大豆为原料制成,有大豆的香味。而人工合成豆腐是用大豆分离蛋白制成,气味很淡,甚至有化学药剂的味道。

也就是说,无论是从成分的角度,还是从简单的外观,判定真假豆腐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儿。然而,南京市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委员会相关人士却指出,根据现有法律规定,很难区分真假豆腐,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制止假豆腐的出现。根据这位专业人士的说法,目前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豆腐”定义。就目前的市场而言,包括嫩豆腐、豆腐干等产品,所适用的生产标准都是国家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非发酵类豆制品》国家标准。而该标准的适用前提必须是:经制浆工艺制成的豆制品。也就是是说,如果是用其它工艺制成的豆制品,该标准对其并无约束力。因此在眼下,从这个层面来说,只要“合成豆腐”所添加的相关添加剂属于合法添加范畴内的,那么相关部门也就不好说它是不合格豆腐。

目前的技术条件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却无法从法律的层面得到解决,致使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相应的保护,这是法律的耻辱,也是相关部门懒政的结果。因此,笔者呼吁相关部门尽快修改相关规定,或者针对人工合成豆腐制定新的规定,改变目前针对于假豆腐流入市场,相关部门却无法可依的不利局面,以保护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