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京华时报报道,4月24日,零点集团公布《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2006年度报告》,在城市包容性排行榜中,上海、北京和大连分列倒数前三。
所谓包容性,是指外来人不仅可获得经济物质条件的满足感,还能迅速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圈子,安居立业,获得深层次满足感。包容性的调查,包括:沟通、就业、就学、做邻居、子女结婚等7个问题。结果表明,在我国的主要城市里,本地人对外地人的包容程度不如表面所见那么高。
所谓包容性北京排行倒数第二,换言之,也就是北京的排外性是在全国第二的。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人民的政治性本应是全国最高的,北京市人民政府也本应该是最讲政治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封闭排外都是与现代文明,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违背的。那么,最讲政治的北京市政府,最有政治觉悟的北京人民却如此之封闭排外,不是最大的耻辱吗?
不仅如此,中国人是最讲究知恩图报的,所谓涓滴之恩当涌泉相报。北京之所以发展成为今天的北京,绝不仅仅是北京人的功劳,而是凝结了全国人民的汗水和智慧。这里面既包括直接在北京工作的千千万的外地人,也包括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外地间接给与北京的支持。如果没有了首都的地利,没有了外地人的汗水和智慧,没有外地资源、人力物力的支援,北京也不过是个衰落的城镇而已。可以说,许多历史的古城的现状就是北京本应该有的缩影。看看今天的陕西咸阳,河南开封吧!
无论是北京市政府还是许多的北京人都习惯于把北京作为自己的北京,自高自大、忘恩负义。在他们看来北京很牛,所以北京人很牛。那么请看看吧,中关村的科技园里有多少IT人才是北京人?看一看那些靠着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的商人吧,又有多少是北京人?北京人天天在谈奥运,仿佛奥运就是他们家的。试问没有全国人民的努力,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力量,北京能申办得到奥运吗?
封闭的北京,排外的北京,低下你高傲的头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