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随想 |
一直在想,把传说中的彩云之南搬到舞台上,仅用人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那种神秘和华彩,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拿到大型舞剧《天地之上》的票时,期待淹没了这种疑问。
一个抽象的意念——人类的诞生和生命的演变;
一种抽象的艺术——不能诉诸语言的舞蹈表现手法;
一串陌生而又遥远的传说——云南各民族对生命的“另类”诠释;
还有,一群之前没有给予任何剧目背景灌输的观者,一个封闭的空间,一种看似直接却又概念化的交流方式……却构成了一次近乎完美的演出。也许观众不能完全读懂其中的意义,但现场的氛围告诉我:所有人都被震动了,感染了,兴奋不已。掌声伴随着一颗颗跃动的心在台下台上交互辉映着。
作为一个影像工作者,此时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经过机器信号传播的影视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这种现场是不可用机器复制的;硬梆梆的机器也许可以复制甚至是放大某些瞬间的华彩,更改变了人们对待艺术的态度和接收方式,但当我们走出被电视包裹的那个狭小空间,再一次走进剧场,仰视台上,仰望艺术时,才豁然开朗,才顿悟:
电视用一个方方的小盒子把世界带给了我们,我们就误以为真的拥有了这个世界;其实,这是一种多么幼稚而又可悲的想法,我们抱紧了那个小盒子,却在悄然丢失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
《天地之上》是一首生命的狂想曲,它把生命系于伟大的自然力之中,一切对于人类的拷问都在自然中找寻答案。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是万物之灵长,这个多么简单的道理却被埋没在了这个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的时代。
自然、空气、山水,这一切对于现代人变得竟是如此奢侈;即便是在空闲之时,也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借口,把自然的洗礼拒之门外。除了电视那个方盒子,还有CD、影碟、电脑、室内健身器,等等,我们就这样幸福地被牢牢地圈在了家里。我们早已忘了自己也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没有了空气阳光的哺育,没有了雨雪的滋润,生命也会萎缩,也会迅速地老去,和万物一样,我们逃脱不了自然规律的支配。
没错,我们真的忘了,我们只不过是自然界的一个生物,一个更复杂、更脆弱的动物。我们不仅要为了生存殚精竭虑,掏空心思,还要追求感情,向往真善美,并因此欢笑、哭泣、狂热、落寞。
险恶的世界早已让我们劳累不堪,脆弱之极。我们哪还有有力气想想自己的本源,自己的祖先,自己的“自然属性”;这些抽象的话题和我们的现实问题比起来,简直有些离谱和不搭调。
如果这个月的工资能及时地揣进腰包,或是多上它一两千块,思考那些抽象的话题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打开电脑看看娱乐新闻,吃吃快餐文化,积累几个明天和同事无聊的谈资,也比去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来得方便、快乐。
天地之上,自然诞生了我们;天地之间,我们忽视了自然。我们就像一个个不孝的子孙,早已忘记了大自然的哺育之恩,极不自爱地消耗着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智慧、力量和情感。
好在,现在的人们开始逐渐悔悟了,开始关注自然,敬畏自然。各个媒体、各个政府都在不厌其烦地告知人们: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植树造林……人类不应该去做涸泽而渔的事,否则是要遭后人唾骂的。
所幸之后,我们个体又该何去何从呢?我想,走进剧院,这是我告别现代人封闭小空间的第一步。再下一步,我应该回到自然的环抱中。毕竟,复杂世俗的人类可以用这样那样的方式拒绝我、伤害我,但大自然不会,它会无条件地给予我最充分的呼吸空间,让我可以肆无忌惮地大笑、狂笑,直到笑爽了,笑累了,或者,笑到哭了。
生命是一种跃动,不是用来无所顾忌地损伤和消耗;生命是一种意义,不是用来给世俗和功利的垃圾墙上添砖加瓦。生命是一种自然,不能只把它定格在吹着空调风的办公室和自己的小窝里。
天地之上,应该处处都跳动着我们的脉搏,这才是生命的力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