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将博客的地址换到了新浪,刚“建国”就“迁都”,实属无奈。总得找个更便捷的吧。今天的生活依然和以往一样,不过心情还算不错,毕竟是到周末了嘛。
前两天从书橱里翻出一本《哲学简史》。这是去年刚开春和王晓一块去买的,可惜到现在都没读,真是惭愧。一翻开,立刻被它吸引住了。美国人的思维就是和咱不一样,那么枯燥的哲学竟在美国学者的笔下变得如此生动诱人,充满了故事感和历史的戏剧性。
书从古希腊开始讲起,首先提到了苏格拉底。在以往的各式各样的课堂上,苏格拉底对于我而言就是一个名字,一个冠以“哲学家”名堂的外国人。但在《哲学简史》中,苏格拉底摇身一变,成了一位极具人格魅力,为人朴实的老师。
在他的身边,围绕的都是后人极为崇敬的诸多哲学家。他们在苏格拉底的身边,俨然成了贪婪的孩子,怀着崇尚的心情每天吮吸着知识的乳汁。宇宙、人生、政治、民主、善恶,几乎后人所能想到的所有哲学课题都在苏格拉底时代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这就是他的伟大,不仅培育一批学生影响后世,连我们今天苦苦追问的一切终极问题都在那个时代被锁定,并迸发出后人无法匹敌的智慧火花。
苏格拉底死时,不知有多少人意识到该为他的正义之死而感到惋惜,至少,他这个个体的离去刺痛了他的妻子和学生们。学生们个个掩面而泣。
我想,那是一种精神依赖坍塌后的自然表现。于世界来说,少了一位伟大的哲人;而于学生们来说,那一瞬间,他们只强烈的意识到,他们将永远无法聆听老师的教诲,那座苏格拉底的智慧宝库每天将不再由老师为他们开启,他们只能依仗今后漫长的岁月去追忆那些曾经发生在古希腊雅典城的苏格拉底时代的精彩。
看来,一个好老师足以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一个伟大的老师足以影响一个时代,甚至世世代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