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搬迁(一)

(2025-10-28 08:14:54)
标签:

文化

教育

健康

时尚

情感

分类: 中短篇小说
  搬迁(一)

青春的画布与梦想

      1963 年的夏天,兰州美术学院的校园里弥漫着离别的气息。父亲在这片艺术的摇篮里度过了充实的四年时光,如今即将告别熟悉的校园,踏上未知的征程。
     彼时,国家正大力号召支援建设,父亲积极响应,内心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当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宁夏石嘴山市煤矿文工团时,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尽管对石嘴山这个地方知之甚少,但年轻的他怀揣着一腔热血,渴望在新的舞台上大展拳脚。
      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从兰州到石嘴山的路途遥远而艰辛。父亲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前往石嘴山的火车。一路上,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不断变换,从连绵的山脉到广袤的平原,再到逐渐显现的戈壁风光,他的心情也愈发激动。火车的轰鸣声仿佛是对他未来生活的预告,带着他驶向一个全新的世界。
      经过漫长的旅途,父亲终于抵达了石嘴山。初到这座城市,映入他眼帘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工人们在为建设新家园而努力奋斗着。石嘴山的一切对于父亲来说都是那么新鲜和陌生,空气中弥漫着煤炭的气息,这是他从未体验过的味道。 他知道,自己即将在这里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画布景将成为他传递煤矿工人精神与生活的画笔,而这片土地将见证他的成长与奋斗。
      父亲满怀期待地踏入了石嘴山煤矿文工团,迎接他的是一个充满艺术氛围与活力的工作环境。文工团里人来人往,大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演出忙碌着,有的在排练厅里专注地练习舞蹈动作,有的在角落里认真地背诵台词,还有的在调试乐器,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独特的 “工作交响曲”。
文工团的领导热情地接待了父亲,向他介绍了文工团的基本情况和工作安排。得知自己被分配到画布景的工作时,父亲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好机会,更是一个能够为煤矿工人带来视觉享受的神圣使命。 领导带着父亲来到了布景工作室,这里堆满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墙上挂着一幅幅已经完成的布景画,有展现煤矿工人辛勤劳作场景的,有描绘矿区美丽自然风光的,每一幅画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父亲被这些画作深深吸引,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画出更加出色的布景,为文工团的演出增添光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父亲开始努力适应新的工作。他虚心向团里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剧目设计合适的布景,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前辈们也都非常热情,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让父亲受益匪浅。在大家的帮助下,父亲逐渐掌握了画布景的要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每次接到新的剧目任务,父亲都会先仔细研读剧本,深入理解剧情和人物特点,然后再开始构思布景的设计方案。他常常会在工作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废寝忘食地进行创作。有时候,为了找到一种最适合的色彩搭配,他会反复尝试多次,直到满意为止。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画布景技艺越来越精湛,他设计的布景得到了团里上下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他也逐渐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与同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一起为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而努力奋斗,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结束了一天紧张而又充实的工作,父亲回到了那间 2 人一间的职工宿舍。这里虽然空间不大,陈设简单,但却充满了家的温暖。
      父亲的室友是一位同样年轻有活力的小伙子,名叫赵宇,在文工团里担任舞蹈演员。每天晚上,两人回到宿舍后,都会分享彼此一天的工作心得。赵宇会兴奋地讲述排练时的趣事,比如谁在舞蹈动作上出了洋相,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而父亲则会和他交流画布景时的灵感和遇到的问题,赵宇也会从他的角度提出一些独特的看法,虽然不懂绘画,但他的观点却常常能给父亲带来新的启发。
      有时候,他们也会一起交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赵宇来自宁夏本地,他会给父亲讲当地的风土人情、特色美食,听得父亲直流口水,满心期待着有机会去品尝一番。父亲也会给赵宇分享兰州的美景和自己在美院的求学时光,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和充满创意的校园生活,让赵宇十分向往。 遇到休息的日子,他们会一起去矿区附近散步。看着周围忙碌的矿工们,感受着这片土地上蓬勃的建设气息,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偶尔,他们也会凑钱买一些简单的食材,在宿舍里自己动手做饭。虽然厨艺不精,做出来的饭菜卖相不佳,但两人却吃得津津有味,欢声笑语回荡在小小的宿舍里。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朴素,但却充满了快乐和温暖。彼此之间的友谊也在这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愈发深厚,成为了父亲在石嘴山那段岁月里最宝贵的财富。
      在石嘴山煤矿文工团,画布景是一项充满挑战与创造力的工作,它为每一场演出奠定了独特的视觉基调。父亲的工作日常,便是围绕着画布景展开,忙碌而充实。
       每当接到新的剧目任务,父亲首先会沉浸在剧本的世界里。他会反复研读剧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努力捕捉剧情中的情感脉络、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像是一场与剧作家的深度对话,通过文字,他试图理解每一个场景背后的深意,为后续的布景设计寻找灵感源泉。 例如,当接到一部反映煤矿工人艰苦奋斗的剧目时,父亲在剧本中感受到了工人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开始构思如何通过布景来展现这种精神,脑海中浮现出煤矿那高耸的井架、黝黑的煤堆以及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于是,他决定以写实的风格为主,突出煤矿的工业气息和工人的力量感。
      设计构思完成后,调色绘画的环节便正式开始。工作室里摆放着各种颜料和绘画工具,色彩斑斓的颜料在调色盘中混合、交融,仿佛是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父亲会根据剧本的情感基调来选择色彩,比如用深沉的黑色和灰色来表现煤矿井下的艰苦环境,用温暖的橙色和黄色来描绘工人们心中的希望与热情。 他手持画笔,在巨大的画布上轻轻勾勒出线条,逐渐构建出场景的轮廓。有时,为了表现出煤矿巷道的深邃,他会运用透视原理,巧妙地调整线条的角度和长度;为了让煤堆看起来更加逼真,他会仔细地描绘出煤块的纹理和光泽。每一笔都饱含着他对工作的专注和热爱,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 在绘画过程中,父亲还会不断地调整色彩的明暗和饱和度。他会站在画布前,退后几步,仔细观察画面的整体效果,然后再上前进行修改。有时候,仅仅是为了找到一种最适合的灰色来表现井下的阴影,他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调色和尝试。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使得他设计的布景总是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身临其境的感受。
       除了画布景,文工团的排练和演出筹备工作也十分紧张有序。排练厅里,演员们每天都在刻苦排练,从舞蹈动作的反复练习到台词的精准演绎,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最好。舞蹈演员们在排练时,会不断地调整步伐的节奏和手臂的姿态,力求动作的流畅和优美;话剧演员们则会反复揣摩角色的心理,通过细腻的表情和生动的语言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而父亲作为布景设计师,也需要与各个部门密切配合。他会与导演沟通,了解导演对布景的整体要求和创意想法;与灯光师交流,探讨如何通过灯光的设计来突出布景的层次感和氛围;与道具师合作,确保道具与布景的风格统一。在演出筹备阶段,他还会亲自参与布景的搭建和布置工作,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自己的设计要求。 每一场演出前,文工团都会进行多次彩排。在彩排过程中,父亲会仔细观察布景在舞台上的实际效果,根据演员的表演和现场的灯光、音效进行调整。有时候,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发现某个场景的布景不太方便动作,父亲就会立即想办法进行修改,确保演出的顺利进行。 尽管工作忙碌,但父亲却乐在其中。他深知,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画布景,更是为了给煤矿工人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演出,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每一次看到观众们被演出所打动,他的心中都会充满成就感。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工团里,父亲与同事们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度过了一段段充实而难忘的时光。
成长与收获
       在石嘴山煤矿文工团工作的这一年,父亲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是对生活和艺术的全新感悟。这段经历,如同他人生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刻而难忘。
      在画布景的过程中,父亲的专业技能得到了飞速提升。他不再局限于在美院时学到的理论知识,而是将其与实际的舞台需求相结合,学会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用色彩和线条创造出最具表现力的场景。他对色彩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能够准确地根据剧情的发展和情感的变化来调整色调,使布景与演员的表演相得益彰。例如,在一场表现矿工们在井下艰苦劳作的场景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暗色调,将黑色和灰色进行巧妙搭配,营造出了压抑而紧张的氛围,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他的绘画技巧也越发精湛,对细节的把握更加精准,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以及各种物体的质感和纹理,使布景更加逼真生动。
       通过与煤矿工人的接触和对煤矿文化的深入了解,父亲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看到了矿工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守岗位,为国家的建设默默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他开始尝试将煤矿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布景设计中,通过展现煤矿的生产场景、矿工们的生活片段以及他们的精神风貌,让更多的人了解煤矿工人的辛勤付出和伟大贡献。他的作品也因此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情感共鸣,不再仅仅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作,更是对煤矿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这段工作经历,让父亲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刻。他认识到,艺术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更重要的是要传达情感和思想,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他开始更加注重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努力在每一幅布景中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他的创作风格也逐渐从注重技巧的展示转变为注重情感的表达,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回顾这一年的时光,父亲心中满是感慨。他感谢这段经历给他带来的成长和收获,也怀念那些与同事们一起奋斗的日子。这段在石嘴山煤矿文工团的工作经历,将永远铭刻在他的心中,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激励着他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继续用画笔描绘出更加精彩的人生画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