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剧名家翟明霞复排阎派大戏《秦雪梅》

(2025-07-09 08:42:07)
标签:

秦雪梅

翟明霞

张梅贞

穆桂英挂帅

风流才子

分类: 【戏韵春秋】
豫剧名家翟明霞复排阎派大戏《秦雪梅》
      5月16日,郑州市豫剧院阎派名家翟明霞终于推出了属于自己的阎派大戏《秦雪梅》,这部集阎派唱腔神韵的名剧成为很多阎派弟子之所以进入阎门的叩门砖,也是终其一生的修行。作为阎立品大师投入心血最多的一个作品,秦雪梅的艺术形象早已刻在了戏迷观众的心中,是豫剧艺术长廊里不可多得的形象。而这几年,随着省二团李向峰和青年团杜永真先后推出了两版《秦雪梅》,可以说各有千秋,都爆款一时。李向峰师从豫剧名家赵晓梅,因赵随阎大师晚年立品剧社演出,所以接触的是后期改订本,李向峰排得也是后期的定本,与市场上经典本文辞颇有不同。杜永真师从豫剧名家张梅贞,以经典本为基础,但对该剧进行了压缩改编。
       翟明霞师从豫剧名家张梅贞,应该是张的大弟子吧,一直在郑州市豫剧院。我了解到她,是通过几次阎派专场活动包括张梅贞老师的收徒仪式,扮相甜美,嗓音颇有阎派奶腔的神韵。后来看了她在连德志《断桥》中的小青,和与张艳萍、任三印两位老师合作的《琵琶记》的牛淑玉,可以看出翟明霞是一个很不错的演员,只是在人才济济的郑州团有点边缘的存在。
      翟此次复排《秦雪梅》用得也是经典本,这个复排思路是正确的,这是被市场认可的一个本子。李向峰值大师百年诞辰推出的所谓后期本,备受争议,很多戏迷一听都说是她改词的,其实也是着实冤枉了李向峰。杜永真用革新派的思路改编了经典本,有自己的想法,基本保留了秦雪梅的所有唱段,有时代气息,但不好的是基本不给除秦雪梅之外所有人发挥的空间,增加一个毫无用处的老家院在那里穿针引线。翟明霞此次未对经典本做手术式排练,忠实于经典本。这是我比较欣赏的一种复排态度。什么是经典?大师倾其一生创作的作品,每一个腔,每一个动作,都是她用心设计的,而这正是她成为大师的所在。豫剧圈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对任何一个作品那都得打上自己的烙印不可,不动一番手术,就好像枉费了自己复排一场,就对不起自己的名字一样。看看马派弟子复排的《穆桂英挂帅》,什么样的手术都动过,真是千娇百媚。前阵子谢彦巧演出《花打朝》居然也去动手术,才演出几个戏,想想都是笑话。连大师脚指头都够不到,却在那里兴师动众的篡改,自美还觉得更适合人物。在河北梆子、晋剧、京剧、昆剧等剧种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还存在很多一演几个小时的大戏,一代人一代人就那么传下来的演,河北梆子剧团很多大戏都是分上下来演的,豫剧省团还有吗?在郑州的生态已经不允许了,两个半小时的都得想办法咔嚓到两个小时十几分钟,更要不说三个小时以上的大戏了,那基本就是痴心妄想。为什么大师们倾尽一生创造的经典剧目不能原汁原味的传承下来,非要在上面动刀动枪,现在编剧也好,演员也好,谁肚子里装了四五百部大戏?孙子在爷爷奶奶面前耀武扬威,各个都摆出专家的款儿,豫剧的好剧目都要被这么折腾完事了。
     郑州团这版《秦雪梅》中,翟明霞去秦雪梅,王凤琴去商林,邢富斌去秦国政,陶晓燕去秦母,这个配备也算是该团的一流配置了,王凤琴师从王希玲老师,复排的《风流才子》王派的潇洒自如颇有心得,其在团更多演老旦,像《大祭桩》里的李母,《王熙凤》中的刘姥姥,我对刘姥姥印象很深。翟明霞的秦雪梅可圈可点,尽管是首演,略显紧,当然也可能是一直在排练演出,有些累,部分唱腔略显滞顿,但整体而言,是阎派的正宗味道,不愧是跟着张梅贞学习了那么多年的演员。她抓住了阎派的精髓,也抓住了秦雪梅这个人物的精气神儿,不论她的忧还是她的喜抑或她的悲,都让人觉得恰到好处,添一份则嫌多,去一份则嫌少。加以日后多演出,一定会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王凤琴演出了商林的情与痴,把握的很好。而且整台戏虽然首演出现一些小故障,但演员之间的互动给得还算舒服,相互配合,相互成全。
      一个流派要发展,需要有经典剧目的支撑,当然我像是原汁原味不折不扣地传承下来的经典,不是被孙子们舞刀弄枪手术过的假“经典”。这些经典剧目才真正体现了一个流派之所以成为一个流派的根本所在。当然流派应该是流动的,不应该是保守的,所以创新剧目一定要有,能把握流派的魂,存流派的精,像张宝英老师的《秦香莲后传》《寻儿记》,吴素真的《白蛇传》,让人一听有新鲜感,同时也有归属感,这就是一个新剧目的成功。
      此外,郑州团复排阎派《秦雪梅》也是对该团巅峰时刻的一种致敬吧,《秦雪梅》也是“三玲一先”的拿手好戏,当年名家郭应先和王希玲合演的郑州团版《秦雪梅》那也是相当火爆,作为阎立品大师的私淑学生,郭应先此剧也得了阎老的真传。时隔三十多年,能够将此剧再次立在郑州舞台上,翟明霞实属不易,期待多磨砺多演出,再创传承佳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