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故事到了四十六回,贾赦突然瞄上了贾母身边的大丫鬟鸳鸯。本以为是手到擒来的事儿,结果没想到鸳鸯是个不知好歹的丫头,当着贾母和众人的面儿闹得不可开交,贾府大少的面子当然也扫地了。
于是,贾赦只得含愧告病,不敢见贾母了。但贾赦这个老色鬼的愧只是面上功夫,是被贾母的
嫣红的幸运还不止于此。来到贾府只是第一步,现在这里有个位子,在别人看来不过是个姑娘,也就是平儿、袭人一样的待遇,又不是当家太太,有什么可炫耀的呢。但嫣红到贾赦身边不久,就发生了赏赐贾琏秋桐的事件,当然从行文表述来看,似乎看不出嫣红和秋桐之间是否有什么关联。但秋桐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在文中却是很清晰的,她那么一个掐尖捻酸的人居然被贾赦腻烦退货了。而这时嫣红似乎还在不声不响之中。直到第七十回,大家填过柳絮词之后,要一起出来放风筝的时候,嫣红又跑了出来。忽然外面有丫头们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众人都出来看时,贾宝玉道:“我认得这个风筝,就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地,拿下来,给她送过去吧。”足见,嫣红在贾赦那边是很得宠的,虽然可能她可能也存在贾赦贪多嚼不烂的不堪,但她在贾赦身边的位子显然是处在一个上升的状态。从宝玉的表述来看,只有一个被老爷看中爱见的姑娘
吟唱过,而刚巧是宝玉与黛玉读西厢之后,黛玉经过梨香院听到了龄官等十二戏子在演唱这折《牡丹亭》,一下子就听住了。这么著名的桥段,配上这么著名的警句,作者却偏偏这么明艳的名字给了一个从未露面的女子,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会藏着作者怎样的期待?
试想,嫣红姑娘可不是那盛开的“姹紫嫣红”吗?贾赦不就是那“断井颓垣”吗?原来鲜花一定要插在牛粪上,否则就错付了。当然,嫣红的到来,是否也意味着书中故事转悲的一个起点呢?姹紫嫣红已经开遍,接下来一定是群芳零落,断井颓垣,最后回归书的终结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但嫣红的故事是断了的,所以在后续书中,跟前面的嫣红已经连不上了,当年曹公是怎么创造这个人物的也只能成为一个谜了。
——写于莞邑逗云轩
壬寅年正月十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