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24993263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浚县】六百五十年前的大明古城墙再现南护城河岸
(2019-08-06 08:55:01)
标签:
浚县
护城河
石桥
黎阳
国宝
分类:
【天涯行者】
这次回乡,最让我欣喜的是看到南护城河变成了市民的一个休憩广场。
印象里的南护城河,那是县城护城河最后的一段遗迹了。除去西护城河是卫河天然河道外,其他三面的护城河都是人工开挖的,从城南引卫河水灌注,然后又在北面与卫河汇合。北护城河基本就是今天的黎阳路。我上高中的时候,还看到过东护城河的一段,那时候东门外石桥还没有被埋起来(现在又重新挖出来的),下面是一道窄窄的河沟,稍稍一用劲儿,就可以从这边跃到那边,沟两边都是杂草,沟里有浅浅的流水,当然是污水。当我高中毕业的时候,石桥被埋了起来,随之那一段护城河也不见了。当然,那个时候,我惋惜的只是那座桥,对于桥下的河就没有那么多感情,因为在我印象里它就是一条臭水沟而已。我也没有沿着东护城河走过,不知道那时候是否与南护城河这边连在一起。但我印象里是不连的,因为每每从南护城河石桥上经过的时候,感觉就是断掉的。
南护城河那一段,因为是每年社火的必经之地,所以我是去的很多的。那时候,那座明代的石桥桥面凹凸不平,也没有人维护。桥下残存的护城河虽难得开阔,但常年浊臭,长满了绿萍。前两年突然看到石桥维护,网传是要拆掉,我还惋惜了好久。直到去年,突然看到了护城河放水的视频,石桥得到了很好地维护,进行了加固。更难得的是,护城河岸边多了一组水榭式的建筑,当时还以为是供游人歇息所用的。
这次回去,专程去了趟南门。才发现,护城河北岸,在新修逞强的前面,并排两道城墙遗迹显露在那里,露天展示的清代浚县城墙遗迹,有城墙部分,也有膏天笔基座部分,并有一些零星出土的构建、柱础、石柱、狮子等。儿子很喜欢。那个被我误以为供休憩之用的水榭,其实是明代的城墙遗址,透过玻璃罩,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城墙一层层夯实的样子,里面也做了展示介绍浚县城墙的兴筑历程。我想这些未必是每一个浚县人所熟知的,这样的展示不仅仅是为了远道而来的游人,更是为了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熟识。记得一个高中同学很诧异的问我,浚县还有个古城吗?我一脸鄙视的看着她,怎么可以对自己的故乡如此无知呢?不过难怪她打小上学不像我每天都要从城西穿到城北或城东,古城的几条大街都是我熟知的。她每天所接触的都是古城范围之外的区域。我们实在有必要教育我们自己的后代那种家乡的荣誉感。
中国古城都是一个方盒子,曾经的浚县城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方盒子,城门、角楼、瓮城、护城河、石桥,池塘,缺一不可。时代的总是不免留下惋惜,那些曾经地都化作了历史上的一抹记忆,当它再次出现的时候,除了惊喜,还有一种莫名的怅惘。
浚县城墙保存最好的是西城墙,沿着卫河河道,八百余米,现已是国宝了。不过那不是西城墙的全部,深入到南山的一段也只剩下遗迹,沿着顺河二街、姑山还可以看到它依稀的模样。这次得以发掘展示的南城墙,则是我之前所未见过的,我童年里那一带还是一排排的房屋。
清澈的南护城河,现在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南海公园。那一汪宁澈的绿色真让人心醉,岸上种了垂柳、松柏、槐树和银杏,还有一些遗留下来的老椿树。我尤其喜欢垂柳,这是北方水域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而且也是中国古代非常浪漫的一种植物。柳与槐的运用,我个人觉得这是浚县古城改造的亮点,树也是一座城文化的体现。
清代南城墙遗址
明代南城墙遗址
南门外石桥,沿着这条路直走,过卫校,还有一座规模相仿的青石桥,无名,但年代应与此座石桥相仿,甚至更早。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哪吒》观后:我们每一个父母都是李靖夫妇,每一个孩子都是哪吒
后一篇:
【浚县】一代数学大家刘亚星就出生在这座小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