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取妇,皇后嫁女”——成帝与张放爱的如此轰轰烈烈

标签:
汉成帝张放王政君后宫佳丽许皇后 |
分类: 【西汉风流】 |
鸿嘉中,成帝突然想效仿武帝故事,举行大型的近臣游宴。在这次宴会上,一个叫张放的年轻仔深深打动了成帝。这个天天沉醉在百花堆里的帝王,也把持不住张放所带来的魅惑。只为那一眼,后宫佳丽都成了慵脂俗粉,而貌似凝玉的张放聪慧过人,张弛有度,很快便俘获了君心。
张放出生一个显赫的家族,其祖是武帝时期的重臣张汤。尤其是在昭宣时期,霍光获罪之后,张氏大放异彩,史称“霍氏世衰,张氏兴矣”!自宣、元以来,张氏子弟多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代不乏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张放便是张安世的曾孙,其父张临,以谦恭节俭著称,并娶敬武公主为妻。敬武是宣帝之女,张放便是公主的儿子。也正是这个出身,使得张放有机会出席那次影响他一生的宴会。
成帝一见钟情,对张放爱的死去活来。但明面上,他还是赐婚张放,女方是许皇后之弟平恩侯许嘉之女。婚礼由皇帝亲自来张罗,在长安为张放盖造豪宅,配置乘舆服侍,俨然“天子取妇,皇后嫁女”,举国惊动。“大官私官并供第,两宫使者冠盖不绝,赏赐以千万数”。张放新宅前络绎不绝,车马连毂,皇帝皇后派来的使者不绝于道,赏赐都是以千万开始计数。这样还不止,成帝又任张放为侍中中郎将,监平乐屯兵,置幕府,仪比将军。成帝这样做无非是给张放一个出入宫闱的堂皇理由,更为了自己的鱼水之欢。果然,史书紧跟着职务任免便交代了“与上卧起,宠爱殊绝,常从为微行出游,北至甘泉,南至长杨、五莋,斗鸡走马长安中,积数年”。张放与成帝每天就是吃喝玩乐,斗鸡走马,卿卿我我。
这种不正常的关系早已是大汉朝堂上众人皆知的事实。但古人似乎对这种事有着高度的宽容度,只要是能够开枝散叶,似乎对这种男宠事件并不做过多干预,以至于大汉皇帝及亲贵都颇好此风。但受宠的张放俨然跋扈了起来,烧杀劫掠,无法无天,甚至带兵攻击官署,射杀官员。而其家奴更是狐假虎威,目无法纪,动辄杀人。张放的有恃无恐已经成为官员们的众矢之的。如果身为一个宠臣,夹着尾巴做人就好了,但张放就要高调,就要有派头。这下子把王氏集团给惹怒了。
于是,成帝诸舅集体向成帝发难,他们集体通过太后王政君向成帝施加压力。诸舅的初衷是“害其宠”,一个非王氏成员的小子居然如此受到皇帝宠幸,而且如此高调横行。政治中有多少变数,谁都无法言明。他们可以容忍淳于长与成帝抛媚眼,因为那是他们的外甥,而绝无法容忍一个外姓人如此凌驾在自己头上。太后也觉得张放实在太可恶了,成天与皇帝勾肩搭背,滚来滚去的,一点节制都没有,因此,多次重责张放。而成帝时的灾异也让张放无地自容了,灾异总带来人们的恐慌,当然也成为朝堂上打击异己的最好武器。于是在王氏的授意下,丞相薛宣、御史大夫翟方进等便联名弹劾,这好比一张大状压放在了成帝的大堂上。迫于舆论的压力,成帝不得不忍痛割爱,免去了张放近臣统军的职能,外放为北地都尉。
也许张放和成帝都简单的认为这次外放仅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暂时举措,为了堵住悠悠之口,更为了证明灾异与宠臣没有关系。但他们都太小觑王氏了。数月后,成帝再度征张放为侍中,还没等他们黏糊在一起的时候,太后便又出来说话了。张放再度贬出京师,担任天水属国都尉。而永始、元延年间,日蚀连连,这让罪魁祸首嫌疑的张放毫无回京的可能,可想成帝的相思之苦,他不停遣使到天水嘘寒问暖,使者不绝于道。终于有机会了,张放母敬武公主生病了,成帝赶紧诏张放回来。数月的相聚,也许便是久别胜新欢的那种缠绵吧。但很快公主病好了,张放又不得不再一次踏上出京赴任的路。史书称“上虽爱放,然上迫太后,下用大臣,故常涕泣而遣之”。
分分离离,长年累月的两地分居,但似乎总也割不断两个人的相思。成帝一次又一次的设法让张放进京小聚,但每一次相聚都是一次新的别离。他们不洁的行为终究是不能为朝臣们所容。也许成帝是一个长情的男子,即便是现在的深宫里有了倾城倾国的赵氏姐妹花,但还在心底一直为远在河东的张放留有一席之地。最终成帝没能将张放诏回身边,也许这是成帝的一大憾事吧。而张放也是在自己的封地里接到了成帝驾崩的消息,那一刻他几乎瘫软在地,“放思慕哭泣而死”。也许在那个世界里,他们可以不避嫌疑,相聚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