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府大少奶奶李纨因何住在茅屋里?

(2018-11-09 08:59:45)
标签:

李纨

稻香村

大观园

菜根谭

林黛玉

分类: 【侃红记】
贾府大少奶奶李纨因何住在茅屋里?

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贾府耗费巨资兴建了大观园。在这座园林中,每一栋房子都是雕梁画栋的,但惟独有一座房舍与众不同,这便是稻香村——一带黄泥筑就的墙体,墙头上皆由稻茎掩护,堂内也是“纸窗木塌,富贵气象一概皆尽”。为了造就一个田舍风光,与之配套的也是树条编就的篱笆,分畦列亩的种着佳蔬菜花,除了那几百株杏花之外,便是榆树、槿树等农家常见树木,养得也是鸡鸭鹅。在富贵温柔乡之中凭空制造了一个世外桃源,一派“清幽气象”。

宝玉明确表态不喜欢,结果被政老爷大骂了一通。从省亲的角度上看,大观园里有这么一座茅屋是必要的,因为这是皇恩浩荡的写照,赤子苍头同感戴嘛,皇恩如同阳光普照一般,任何角落都被恩泽到,包括贫苦农家。记得柳永有首《煮盐歌》就说“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皇帝应该雨露均沾,让边缘的海滨都能沐浴到盛世皇恩,都能够在这个盛世里分享盛世的荣光。因此,大观园里必须有一座茅屋。而且果不其然,这座茅屋非常受元妃喜欢,是她所爱的四大所之一。

作为大观园中最为瞩目的四大所,理所当然由园中四位重量级的姊妹居住,你看潇湘馆里的林黛玉,蘅芜院里的薛宝钗,怡红院里的贾宝玉,各个都鲜活灵动;而只有住到了稻香村的李纨“清幽”无比,犹如闲云野鹤一般,虽然每每出场,但每次基本都是过场人物,甚少被镜头聚焦。她是如此的恬淡,如此的远离是非圈,这自然与她的寡妇身份有一定的关系,她明知道寡妇门前是非多,故而远着是非,绝没有去沾惹的道理。你看,大观园里各房的大丫头、小丫头几乎都曾惹出风波,迎春、宝玉房中的还礼崩乐坏,毫无秩序可言,但稻香村却冷冷清清的,似乎跳出了红尘,是在三千英尺之上的高空俯瞰这个世界一般,每一个人都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这不得不让人称赞李纨的为人。

李纨说她是“竹篱茅舍自甘心”,她是发自内心安于现状的,对一概富贵繁花气象皆无的茅屋是甘心接受的。茅屋到底给李纨提供了什么呢?能够让她如此的恬淡与超脱。看到茅屋,总会让我想起杜甫那首长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会想起《菜根谭》中“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杜甫从自身的茅屋实况而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而且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个愿望的话,“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从自家之苦最终抒发出一腔忧国忧民的忠义。而《菜根谭》则将茅屋与菜根对举,强调了内心、性情的重要。茅屋是艰苦的环境,但艰苦的环境却是可以锻炼出更强大的内心。一个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足够包容,才有可能在自己衣食不安的情况下还兼济天下,才能够获得更深厚的修养,完成自己。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虽然不同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忙碌,但最终我们都是为了完成自己,而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自己就要看自己内心的修为了。我们现代人都很欣赏苏轼,他一生起起伏伏,但每一次不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江湖之远,他都能鞭辟入里地指点江山,不改初心。当他晚年贬谪海南之时仍能发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是何等的辽阔心胸,才能有如此高品质的完成自己。但他的好友秦观就不是这样,有才情,有志向,但当遇到阻挠时,他马上就成了斗败的鸡,垂头丧气,将自己关闭起来,最终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无限绝望之中四十多岁便踏上了死途。怎样完成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完成自己,都是取决与当事人的修为,他是在多大程度上包容、面对这个世界的纷纷扰扰。

李纨是自甘心的,她能够享受茅屋里的时光。教子、读书、结社、插花,生活简单而多样,如果教子是为了儿子的将来,其实也是为了完成贾珠这一脉的事业。没有一个父母不望子成龙的,尤其是在那个时代,科举作为出人头地、踏入仕途、建立功业的唯一的正途,李纨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够踏入正道,实现人生理想。要知道李纨自己的家庭就是国子祭酒,那就是一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才能做到的。而且公公贾政也酷有儒风,每日也看书习字,端正有方。作为贾政王夫人的爱子、李纨的丈夫贾珠应该也是秉承乃父风骨,所以在多年之后,二位老人还对爱子念念不忘,并声称如果贾珠还活着,贾宝玉即便是被打死几百回也无碍的。可见贾珠一定是一个奔波在正途上的人。李纨让贾兰习文练武,文韬武略,这不就是秉承丈夫的遗志吗?作为一个寡妇,有活着就是为了安慰死了的人,让死的人能够瞑目,也让自己的含辛茹苦有所回报。

李纨还不仅仅围绕自己儿子的事业,她的工作是带领着众姐妹做针织,识字知理,你看她跟众姐妹的关系是不是处理的相当融洽呢。当探春要立诗社时,她不怕麻烦,激情满满地帮着操持,并要自封东道,让诗社定期在稻香村举办。办诗社虽然人不多,花费不大,但却是要格外周详的,要考虑的事情也是方方面面的,但是你看她还是尽量的大力的周全而雅致。这是一个没情怀的人办不来的。更何况李纨还是有品位的人,她是诗社的品评人,得到大家的一致公认的公平,每每论定,都能得到大伙信服。而且连处罚都别出心裁,又雅致又有趣,无处不洋溢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众姐妹的关怀。

更何况她还每日插花,冬日里尤爱插红梅。按照习惯的思维,一个寡妇,插一瓶白菊不挺雅致的吗?可她不,她插得是红梅,胭脂般的红梅。这就是一种跳出了尝试的一种赏识,是一种更高的人格写照。

而这一切都是在茅屋这个环境之中完成的,她努力在清贫中守护着本真,而且努力提高自己,升华自己,完成自己。而且这个贫并不是真实的,而是诸葛亮的“俭以养德”的“俭”,这是完成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无论儒家、道家自古都非常提倡看中这一点。儒家讲究:“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亦能保守一位仁人君子的真性。也许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茅屋便有一种真性的写照,一种自我真性的反映,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自有一份真定在胸,是一种自我的持守。陶渊明是爱田园的,而且是在田园守护着自己的内心,成就自己伟大的人格。茅屋之内,“有琴有书”,怡然自得,这逐渐成为儒家自我人格完成的精神渴求,它是诗意的,雅致的,一切都是悄然之中充实了自我。李纨能够以一个寡妇立身在纷扰的贾府,并得到贾母、贾政等当权者和众姐妹们的一致认可,这便是茅屋稻香所赋予她的一种淡雅与内敛,是她无可挑剔的人格折服了众人。

吴良镛说:“建筑的问题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因为建筑正是在文化的土壤中培养出来的;同时,作为文化发展的进程,并成为文化之有形的和具体的表现”。稻香村这一座独特的场所便是李纨精神赖以升华的场所。茅屋与杏花,那是李纨最最真实的自我,她内敛而低调,但又鲜活而生动。她没有在“寡妇失业”中画地为牢,抑郁寡欢,相反她以她独特的、高度的自我修养赢得了贾府上下人等的一致认可。

                                                                   —— 2018.10.24  逗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