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继孔子之后第一位名垂青史的孔门后人——孔光

(2018-07-26 08:45:00)
标签:

王莽

傅太后

王政君

孔子

杂谈

分类: 【汉史记】
小方读《汉书》之一九五
继孔子之后第一位名垂青史的孔门后人——孔光

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代孙,其父孔霸为宣元时期一代大儒,元帝时赐爵关内侯,号褒成君,这恐怕也是孔门史书记载的第一位侯爷。光是孔霸的小儿子,大哥孔福袭爵坐享其福,二哥、三哥也成了校尉诸曹。光继承了其父的儒学本色和为人处世之风,同样“为人谦退,不好权势”,凡是都秉持有度,不徇私枉法。因此,孔光深得匡衡的的赏识,成帝时再选为博士,迁诸吏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领尚书事。先后“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他不居功,谦虚谨慎,每每进言之后,都会销毁草稿,以防泄露了君王的过错。举荐人的时候,也“唯恐其人之闻知”,即便是对家人,他也从不透露半点公事,以至于留下了“温室树”的千古佳话。

在人人结党以求在明枪暗箭的官场自保的大环境下,孔光却以“自守”出名,不结党友。作为帝师之子,入官又早,他并不是没有结党营私的机会。但孔光显然将自己框定了一个儒家臣子的本分之内。举荐人却不让对方知晓是自己的功劳,这自然不会“报之以琼瑶”的回报。但孤身一人,孔光的仕途还算顺风顺水,元帝朝已升任御史大夫了。

频发的灾异和变乱,让大汉朝的子嗣一下子成了问题。成帝当了二十五年皇帝,无数佳人疯狂造人,但结果却是个鸭蛋。太子也是国本,举朝瞩目,无奈成帝必须从宗室中选择出一个人来作为将来的皇帝继承人。朝中分成了支持中山孝王和定陶王两派,但最终在定陶王祖母傅太后的成功运作下,定陶王刘欣成功入主东宫。可惜的是,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孔光选择了中山孝王,他搬出了商朝的兄终弟及的传统,并扣上了周礼的亲亲之说,但无奈成帝心中早已属意刘欣,因此,孔光“议不中意,左迁廷尉”。

但孔光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次太子之义其实埋下了他的一生荣辱。从此之后,他便与深宫里的傅太后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与太皇太后王氏有了莫名的亲近感。但孔光毕竟做事谨慎,在廷尉之任上,他顶住压力处理淳于长案件,使得株连范围没有扩大,殃及无辜。成帝对于孔光的办事能力还是相当认可的,在丞相方进薨逝之际,他还是第一时间选择了孔光。这样在成帝的灵前接过了丞相印绶。

这位前朝遗相在哀帝朝同样兢兢业业,看到哀帝初即位的一系列举措,也是充满了无限期待,“望至治焉”。但无奈哀帝是一株移植的花,他需要足够可以信任的人来维持他的江山,对于前朝他总有万千的顾虑,更加上他还有一个对权势跃跃欲试,“为人刚暴,长于权谋”的祖母傅太后。孙子成了皇帝,傅太后自然也耀武扬威起来,之前哈巴狗似的有求于王氏说好话,此时也将王氏踩于脚下。她心中开始谋划傅家的将来和辉煌。从傅太后的居所到为娘家人求官,再到为自己上尊号,一桩接着一桩,隐忍多年的傅太后终于爆发了,任何人逆我者亡。师丹与孔光便是两片逆鳞,身为大司马、帝师的师丹被免官废爵,孔光也在哀帝的一纸诏书下罢相退居故里。

“旬岁间阅三相”,描述了孔光之后丞相之位的变换,也说明了哀帝对继任丞相的种种不适应。这样,哀帝开始怀念当年与孔光一起的日子。元寿二年正月,傅太后驾崩,天有日蚀。哀帝便派人去孔光住处询问日蚀之事。洋洋洒洒一篇长论,其实并不是哀帝本意,毕竟君臣间的那种默契是早已形成的,他对平当、王嘉等丞相的种种不适应,已经充分说明他对孔光模式的认可。问政之后,赏。“拜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位次丞相”。月馀,复为御史大夫,再二月复为丞相,复故国博山侯。

一家喜一家忧。孔光复位了,但傅家的好日子却到头了。大靠山傅太后已经驾鹤西去,剩下一帮群小只是瞎闹腾而已。很快,傅家代表性人物傅嘉贬为庶人,归故郡。

复为丞相的第二年,孔光成为大汉朝的大司徒。哀帝死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再次主政,先前煊赫的赵氏、傅氏、丁氏,此时都烟消云散。太皇太后授意中山王入主皇城,即汉平帝。平帝不过是个孩子而已,“太后称制,委政于莽”,这是汉书记载的第二次太后称制,上一次已经是汉初故事了。王氏再度掌权,自然对之前压制自己的丁、傅外家及董贤等新贵予以打击,而对于像孔光、师丹这样的与傅家作对的官员自然成为他们拉拢的对象。太皇太后对孔光可谓格外怜惜,“令太师(孔光)毋朝,十日一赐餐。赐太师灵寿杖,黄门令为太师省中坐置几,太师入省中用杖,赐餐十七物,然后归老于第,官属按职如故”。孔光不会不知道自己为何如此受宠于王氏,受宠愈甚,孔光的心里越难以承受,惴惴不安,如坐针毡。对于他这样的大儒而且位居国家中枢将近二十年,对于王莽的野心他不会没有察觉,但他的个性又注定了在这个重大节点上,他只能自保,而不能救他。因此,孔光荣耀的在家中去世。皇帝让“少府供张,谏大夫持节与谒者二人使护丧事,博士护行礼。太后亦遣中谒者持节视丧,公卿百官会吊送葬。……起坟如大将军王凤制度。谥曰简烈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