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朝新贵   一壶鸩酒——东海萧望之的起伏一生

(2018-05-30 08:46:45)
标签:

萧望之

汉宣帝

霍光

石显

元帝

分类: 【西汉风流】
小方读《汉书》之一八七
两朝新贵 <wbr> <wbr> <wbr>一壶鸩酒——东海萧望之的起伏一生

地节三年,烜赫一时的大将军霍光薨逝,举国哀痛。宣帝在表面上依然任用霍氏子孙,但被霍光长期的压制也终于开始爆发,政策上一点点疏远霍氏也成为既定方针。

这一年的夏天,长安城下了场突兀的冰雹。一位书生上书奏议,认为这是“一姓擅势之所致也”。霍氏专权,这是当时的敏感词汇,更是宣帝心中的痛处,这书生的一席话正中下怀。“此东海萧生邪?”宣帝似乎一下子找到了知音,更相信自己以后的疏霍政策找到了知音。三年后,霍家子孙一个个进入了囚车,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小吏萧望之却因此而开始平步青云。

萧望之并非与霍光过不去,当年“以田为业”的萧望之被长史丙吉推荐到霍光府下。霍光也算的礼贤,但萧望之一张口就极其不讨巧,他认为霍光专权不用贤,“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这样,眼看着同被征见的“下车趋门,传呼甚宠”,而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东门候,一个打杂儿的而已。即便是这样,萧也不改初衷,这也可看出此人的操守,的确是一刚直之人。

霍氏覆灭,萧望之也总是拨开乌云见月明了。宣帝刚刚亲政,很多国家大事都过问萧,萧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其实,起初宣帝是想将萧望之下放平原太守的,但萧先下了一步棋,结果就成了京官。从言论中,不难看出,萧也是一个志向在京城的人,一个紧紧盯着皇位的人,一个认为成康之道仅仅在于京师一帮精英的人,“外郡不治”,不足忧虑的人。但萧毕竟是被“京师诸儒称述”的大儒,说话绝对有高度,虽然是谋私,但也极见为国尽忠之心,说得宣帝也舍不得这样一位相材流落民间了。于是,入少府,迁左冯翊。每次朝论,萧都是议论的中心,并能保证自己的议论深慰朕心。三年后,再迁大鸿胪,继任御史大夫。

眼看着相位在即,按照萧望之的才干和政绩,再加上其政治上的资望和宣帝的重视,恐怕连萧望之自己都觉得丙吉之后的丞相应该是自己的了。也许正是这种所谓的胜券在握心理,让萧有点得意忘形。春风得意的仕途,让这位毫无家底的草根少年在帝国的朝堂上扶摇直上。他忽略了,宣帝在重用他的同时,也并没忽略别人的存在,换言之,他并不是宣帝的唯一,而宣帝却是他的唯一。

此时,丙吉已经老了,对帝国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建议兴建常平仓。宣帝认为此议甚好,但御史大夫萧望之却“非寿昌”。不晓得他是与耿寿昌有私怨,还是觉得此议的确不妥,望之上书上纲上线:老百姓现在苦不堪言,贼患不止,主要在于“二千石多材下不任职,三公非其人”。三光不明,这显然将矛头指向了丞相丙吉,站着茅房不拉屎,尸位素餐。可能萧认为自己这样一篇声东击西的奏议,只会让自己靠相位越来越近,却不想南辕北辙,自己今生再也无有挂相印的机会。“上以望之意轻丞相,乃下侍中建章、卫尉金安上、光禄勋杨恽、御史中丞王忠,并诘问望之”。虽然萧脖子很硬,理论讲得很漂亮,但无奈此一盘的失误,让他的如意算盘尽失。在宣帝心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不如往昔了。

丙吉薨,黄霸为丞相,黄霸薨,于定国代之。眼看着丞相府走马灯变幻,但惟独没有一个是姓萧的,萧望之的相位功名渐废。宣帝索性将他打发给了太子,去当太子老师吧,别在朝堂上碍事。大儒萧望之在爱儒学的皇太子面前当然很有市场,也不晓得这是宣帝对萧的惩罚,还是对他的认可?宣帝病危之时,再次征用了这位老臣。拜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与东陵侯史高、太子少傅周堪等一同“受遗诏辅政,领尚书事”。宣帝崩,元帝即位,身为皇帝老师的萧望之踏进了仕途的第二春。

在萧望之等四人的“同心谋议”,元帝实现了顺利接手。但宣帝时重用宦官的遗患还是影响到了元帝朝,而一身刚直的萧望之自然视石显、弘恭等人为跳梁小丑,哪里肯正眼想看呢?而对于石显等人,早已熟透了政府机关的把戏,党羽丰满,一点也不畏惧萧等四辅臣。而此时,萧望之在任人上翻了船,会稽郑朋就是一个小人,口蜜腹剑的巴结萧,加上郑的口若悬河,笔似钢刀的功夫,快意恩仇地为萧出了不少力。但萧也很快发现郑并非与己同道中人,十足一小人,便“绝不与通”。这下子惹恼了郑朋,自古小人得罪不起,郑朋这下次成了石显等人的得力助手,郑朋的天下文章,石显、弘恭等的落井下石,萧望之下狱,“收前将军光禄勋印绶,及堪、更生皆免为庶人”。萧党完败。

好在元帝是深受儒家经典洗脑的,对于萧师傅自然也念念不忘。因此,不久便赐爵关内侯,“结事中,朝朔望,坐次将军”,并有意以其为丞相。但不巧的是,其子萧伋替父喊冤,石显等人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萧望之逼向死路。执金吾呼啦啦包围了萧府,大院之内,可怜一老者绝望之中饮下了鸩酒,苍凉绝世。

萧望之一生忠直,身体力行儒家经义,他一生致力于大汉皇族的权益,更相信通过皇族乃至京官集体的努力,一个大治的汉朝可以出现。但在他面前的大汉朝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江山。频降的灾异,乱起的匪患,专权的外戚,乱权的宦官,每一样不让这座江山为之动颤。但龙座上的人呢,似乎远没有意识到这些,无论是外戚还是宦官,依然在朝中跋扈着,而这忠心耿耿的老臣却不得不踏上死亡的路途。大汉朝容不下直臣了,皇帝们在左右摇摆中一次次成为外戚与宦官的傀儡,大好河山,就此乌烟瘴气,再也没有振作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