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要好官——何并这样的不妨多一些

标签:
长陵帝王陵寝游侠陇西太守太后 |
分类: 【西汉风流】 |
西汉末叶,社会动荡,中央外戚、宦官乱权,党派林立,而帝王们也都萎靡不振,灾异频降,恶霸游侠肆虐乡里,百姓苦不堪言。面对这样的混乱局面,大汉的官员分为两种,一种是秉持着儒家经典,一有事便闭门反省悔过自新,而于事无补;另一种则是手段刚猛严峻,肃清一方,保障一方安宁太平。这两种官其实在任何时期都是存在的,“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官员心理也是影响至深,如同顽石一般纠结在中国政体之内。何并则属于后者,力保一方百姓安康,“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铁血手腕,在大汉末叶让百姓感受到一丝温暖。
何并因为其卓越的治理复杂混乱地方的才能而被何武举荐。从长陵县令开始,每一任他都保持了强硬的执政手段,且在具体问题处理上,又能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这与当时的其他直臣如郑崇、毋将隆、诸葛丰等一条道跑到黑不同,他在处理当地危害与上层及既得利益集团关系上表现出了高度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也注定了他不会像那些直臣那样坎坷跌宕,甚至朝不保夕。
在长陵县令任上,每一个帝王陵寝所在的治所都是关系复杂的所在,各种势力在这里盘根错节,他们都是从全国各地举族迁徙而来的大户、富户,这些大族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和参政权。因此,每一个陵邑都是混乱难治的。长陵也不例外,县中来了一位王林卿,官至侍中,皇帝的近臣,更厉害的是他还是邛成太后的娘家人,这样的身份足以让王林卿招摇起来,狐朋狗友一大堆,杀人越货无数,在京城也是响当当的一害。后虽然免官了,但依然不减当年。这次回长陵祭冢,一住便是数日,甚是招摇。身为县令的何并当然担心这家伙在自己辖内闹出点动静来了。于是,亲自登门造访,说明其中原委。在王林卿答应祭冢之后立刻归去之后,何依然不放心,便派人暗中跟踪王林卿,王一祭冢完毕,便率领官吏士卒猛追王,一追便是几十里,王被追的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便脱下衣服让一个奴才穿上,自己沿小路逃跑。何并当然知道这件事,甚至极有可能这是与王合谋好的,追上那位可怜的奴才之后,奴才苦苦哀求告诉何我不是侍中本人,这是个家奴而已。何并哪里肯听,砍掉他的脑袋,将头悬在被剥鼓皮的都亭下。并向百姓宣告王林卿已死,老百姓欢呼雀跃。消息传到京师,邛成太后大为悲伤,便去哀求哀帝。哀帝问明何并其中详情,知道王并未死,“善之”,并提拔何并为陇西太守。
后又迁颍川太守,这是地方最难治的地区之一,也是大汉朝的一个重镇。前任严诩便是前文所说的第一种官,大儒,但遇到事便“闭閤自责,终不大言”,郡中大乱。听说王莽遣使来征,严还大哭,认为以后颍川要来一位刚猛之人管理,苦了一郡百姓。想象这是何等可笑的一位大官,自己不能保一方平安,还将别人涂黑,而无奈在一派好儒的歌舞升平之中,严并没有受到苛责,相反还成为大汉的“美俗使者”专责宣扬教化。何并到任,果然雷厉风行,很快发现郡中大乱的贼首,将郡掾钟威、游侠赵季、李款等绳之以法。但有区别对待,赵季、李款等地痞直接砍头示众,而对于钟威这种上头有人的贼首,则采用驱逐出境的方式。钟威其兄是当朝廷尉钟元,大权在握,何并当然不愿意拍死一只苍蝇而惹来一身骚气。这样,颍川大治,何并在颍川的影响仅次于黄霸。数年后,何并病死在任上。
何并这种非诸葛丰那种迂腐的直臣,在人际关系中能灵活处置,且维护一郡内的安宁太平,上,维护了尊贵人的脸面;下,又惩治了邪恶势力,辖内路不拾遗。这种变通为何家留下了后福。其子在父死后升任关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