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赵飞燕立后一事而被黜为奴的皇室宗亲刘辅

标签:
赵飞燕汉成帝班婕妤孝廉亭台楼阁 |
分类: 【西汉风流】 |
刘辅是刘汉的宗亲,但到了他这个辈分,依然太边远了,因此他也只能按照普通士人一样通过全国选拔进入仕途。汉代选拔官员主要是举孝廉、明经之类,刘辅便是通过孝廉而成为县令的。一篇文章做得好,成帝很欣赏,“美其材”,提拔为谏大夫。
可是,此时成帝的日子并不好过,他是个在政绩上没多大打算的皇帝,也不想像他老子一样战战兢兢地过一辈子。在朝廷上,王氏集团已经坚不可摧了,成帝也不想去撼动他们,索性在后宫的小国度里挥金如土了。因此一上位,他便很能触情纵欲,兴建大量亭台楼阁供自己行乐。起初,他极其宠幸正宫许皇后,对许门一味嘉奖封赏,这自然让许氏与已固权的王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连同许皇后也一同经常成为大臣议论的对象。但女人如水,总有红颜流逝的一天,许皇后也一样,风韵不在,但成帝的虎狼之威尚存。于是班婕妤、卫婕妤等一个个新人如四季鲜花一样次第开放,许皇后的日子难过极了,更不巧的是,当时灾异连年,谏臣们都说阴气太重了,许门势力过重,要求限制许氏,这当然是王氏集团的攻讦,这样许皇后彻底独守空闺了,连成帝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成帝当然不想看这个老女人了,他此时最心花怒放的女人正在为他翩然起舞。红衣彩带,歌舞升平,赵氏姐妹恍若仙子下凡一般迷倒了醉眼迷离的成帝,他一刻都离不开赵氏姐妹。美与色,上帝似乎就是别具匠心地打造了这对儿玩物,为了得到这对姐妹,成帝不惜废除了许皇后,而挖空心思要立赵婕妤为后。赵婕妤就是名冠群芳的赵飞燕,古代数一数二的大美女。
但倒霉的是,赵飞燕姐妹出身太低微了,她们都是阳阿公主府的歌舞姬,在古代那就是玩意儿,相当于今天家里的公仔、毛绒玩具之类,哪里谈得上地位呢?成帝一动意,虽然朝臣不愿意看到许门荣耀,但也不愿意这样一位卑贱之女入驻中宫,母仪天下。大汉朝丢不起这脸啊。身为皇朝宗室的刘辅自然感触更深,于是,刚升任谏大夫,就给成帝送了一个见面礼——“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赵婕妤这等卑贱之人不宜入主中宫。成帝一看便气不打一处来,好心把你提拔上来,是为了增强我的实力,却不想是个冤家,一张口就跑到了自己的对立面,高八度的摇旗呐喊,这谁受得了。就没等刘辅缓过神儿,立即抓捕,当然这是秘密进行的,神不知鬼不觉,朝臣都不知缘故。
新上任的谏大夫还没站两天朝班,突然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这自然很快引起了朝臣们的注意。因此,辛庆忌、谷永、师丹等一干人联名上书要问个水落石出。他们并不晓得其中底里,不过是说一些此时灾异频降,不能因为谏官说话狂狷而治罪之类的泛泛之谈。不过这些泛泛之论还是救了刘辅,否则他很可能被成帝斩立决了。看在众大臣联名上奏的份儿上,成帝也知道封赵氏为后还需要拉拢一批大臣才好,也不得不给大臣们一个面子,放刘辅一马。但死罪可免,当官儿就别想了,太不识抬举,到少府去当鬼薪吧,鬼薪就是为宗庙捡柴禾的一个杂役,也从事其他的重体力劳动。一介书生最后成了赤膊抱薪的老奴,有时候面对这种结局,真的不知道该咒骂成帝的昏庸,还是该思考直臣们的做法?为什么所有的直臣都会是不见黄河不死心,执著的好像没有一点功利心,难道她们的刚正忠直就没有邀功请赏的成分吗?他们旁若无人的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结果却与自己的初衷南辕北辙,这难道不也是他们性格的悲剧吗?而那些被他们嘲笑的在淫威下俯首的如匡衡之徒,反倒得以实现人生的抱负。可见,直与曲,并不在于当时当地的口号与行动,而在于内心的一种操守。只有拥有端正中和的操守,才能直中有曲,曲中求直,亦趋亦伸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