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从大王洲桥过,发现桥下的东江内居然露出了大面积的江底,不少人趁着周末在江里捉鱼。
东江是东莞的母亲河,像黄河一样,富贵因他,灾祸亦因他,一条让东莞爱恨交织的河。但建国后通过对东莞运河及东江河道等多处的整治和疏通,东江早已成了一条安澜。
东江水真的很清,清澈见底。
但东江的江底我还是第一次注意到。起初,我以为会是泥沙底儿,结果这次经过才发现原来这江底靠近樟村这边居然绝大多数是红砂岩,也就是广府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建筑石料。
斑驳的红砂岩裹了年岁的泥浆变成了赭红色,一些潮湿的地方还附着着一层厚厚的青苔。石体上留下了水流侵蚀的痕迹,一个个如同冰臼一般的石臼安静地躲在水下。水沿着被侵蚀的石体在河底挥下一组曼妙的图画。
先前我以为东莞的红砂岩从石排燕岭蜿蜒而来到了峡口的铜岭就停止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更靠近市区的神仙灶也是红砂岩,新辟的大道两侧留下了它们鲜红的肌理。这次又发现这清浅的东江河道里居然也躺着红砂岩。看来,这里的确红砂岩储量巨大。难怪东莞民居极爱这块红色呢。
印象里上次还带闺女一起坐船去大王洲,水量还好丰富的。一转眼不过数周,居然就见了底。靠近大王洲的河道里依然有挖沙船作业。看那庞然大物谨慎地靠着大王洲那一侧行驶着,这边则有人站在水里安然地捉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