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末世真儒鲍宣的颠簸一生

(2017-11-22 09:01:52)
标签:

汉书

哀帝

儒生

王莽

上党

分类: 【汉史记】
小方读《汉书》之一五八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末世真儒鲍宣的颠簸一生

哀帝即位了,这让很多忠心汉室的大臣们都格外兴奋,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位心有大志的初登大宝,就完全陷入了胡闹台的闹剧,他的所有不切合实际的想法都让他演练了出来,而年轻的皇帝哪里晓得,此时的大汉已经距离武帝、宣元太远了,岌岌可危的帝国已如同秋天梢头的一只摇摇欲坠的黄叶,任何不经意的举动都可能让大汉走到灭亡的尽头。

即位痿痹”,这是《汉书》封给哀帝的一个词语,经过两三次折腾,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徒劳,那些倚重的新贵们也不过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小丑,做着营私家的苟且勾当。哀帝再也无心匡扶大厦了,在飘零之中任由社稷倾倒下去。

末世,一切都是末世的感觉,不断地灾异,四起的流匪,更有尔虞我诈的一帮群小。朝堂之上,江湖之远,无处不是颓败,百姓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不一生,而锦衣玉食的官员们呢,则乐的今朝有酒今朝醉,钟鸣鼎食地坐在自己歌舞场里扒拉着自己的算盘。每一个人都有不臣之心,尤其是一个个外戚,大权在握,眉毛动一下,眼角翻一下,可能就会有人血染朝堂。大臣们习惯了唯唯诺诺,点头哈腰的过日子,而对百姓、对社稷更多地则是敷衍塞责。没有谁上心尽力的去甘心情愿做一根撑天的大柱,都害怕大厦倒塌惹得满身骚气。

但此时,总会有一批直言的谏臣,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解百姓于倒悬,红口白牙之间跳动的是一颗为国为民的忠心。鲍宣也是这样一位谏大夫,出身农家,少小精通儒家经义,品行高洁,先后被大司马王商、大司空何武等人举荐。面对着纷乱的朝堂,哀帝的赏罚无道,即便是自己刚刚定下的规矩,对宠臣、新贵依然毫不吝惜的打破重来。朝堂成了小丑争宠的歌舞场,斤斤计较,尔虞我诈,完全忘记了此时的大汉已经身处末叶了。大国的威严不在了,帝王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权臣外戚当道,争名夺利,你倾我轧,朝堂无日不是宫心计。鲍宣看不惯这样的世道,这样的朝堂,他不耻董贤、息夫躬等宠臣,对哀帝不能以匡扶天下为己任深感担忧,种种灾异又让他甚为担忧。朝中无忠臣,外亲持权,群小日进,浊乱天下。面对老臣的忠言,哀帝还是能够听之的,但仅仅是听之而已,并不会太在意太上心。因此,表面上看鲍宣的每一次进言都有所回应,至少他的位子稳中有升,但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进言,正说明了朝堂已经不容纳忠言的存在,他只不过是一个漂亮的装饰而已。

但鲍宣依然是那个拳拳的鲍宣,他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大汉臣子的赤城。但可惜的是,帝王并不喜欢这份赤城,根本无暇观看,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王国里,像一只将脑袋埋在沙土里的鸵鸟,根本不愿看眼下的朝堂风云。无法改变,便选择了消极躲避,这是哀帝的悲哀,更是大汉的悲哀。鲍宣最终还是毁在了那帮新贵上。丞相孔光出视辕陵,车子在中间道路上乱跑,这是不合礼法的,中间的路只有帝王才可以行走,别人那就是砍头大罪。正巧被鲍宣逮个正着,他将孔光的从史拘捕,车马充公。这让大丞相的颜面尽失,自然孔光不爽。而孔光是哀帝朝的新贵,向哀帝百般诋毁鲍宣,哀帝派人去抓人,鲍宣闭门拒命,这下子惹闹了哀帝,下狱定位死罪,最终得以免去死罪,但髡钳,流放上党长子。

之后的朝堂再也听不到鲍宣的聒噪,但哀帝的时代也匆匆消逝,毫无建树,只是徒增了帝国崩溃的速度。在一帮小丑的跳窜下,王莽再次秉政,权倾天下,而这一次,王莽不再给别人任何机会,属于他的时代来临了。但大儒在此时方显其气节,朝中的忠臣们看透了王莽的心思纷纷隐退,这让急于改朝换代的王莽心中很不爽。身在江湖的鲍宣自然也是名高当时,但同样他选择了忠于大汉。王莽一边搜罗天下俊才为自己改朝换代蓄势,另一边则对于那些于己为敌的人痛下杀手,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都免不了流血,没有哪一次能够做到文明,只是看谁将文明喊得够响而已。鲍宣最终死于王莽的狱中,帝国的最后一抹忠正之气丧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