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剧名家索文化经典唱段欣赏

(2017-05-02 08:39:53)
标签:

红脸王

索文化

刘忠河

刘墉下南京

地塘板

分类: 【戏苑记】
豫剧名家索文化经典唱段欣赏

    豫东大地流行红脸,一代一代的红脸王是这里无能能挡的主角。索文化便是当下的一位知名红脸王,豫东八大红脸王之一,首届木兰杯十大红脸王之首。红脸,高亢明亮,激昂奔放,在民间颇有市场。我小时候的豫北农村庙会上也主要是这种唱腔,豫剧的浑厚与苍劲,尽在其中。
    但后来听红脸却越来越少了。一方面开始觉得它不够雅了,的确与豫剧六大名旦比起来,她们在建国后几乎成了豫剧的代名词,尤其是常香玉大师,这当然与她们个人的艺术造诣有直接关系,当然还有她们与文化人的接触也有莫大关系,每一位大师身边都有一位或若干位文化人来为她们的剧本、演出服务,这使得她们的演出水准越发提高,从农村草台到城市剧院,其实是豫剧的一个雅致的过程。而豫东红脸,建国后除了一个刘忠河外,再无第二人。他们长期坚守在乡村草台,冰风雪雨之中,保留了大量的豫剧原色。当人们渐渐感觉城市里的豫剧味道越来越淡的时候,才发现草台上红脸王还是那样的粗野高亢。
   已经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听说索文化了,反正这是我常听的一位红脸王。从几个段子到他的第一台戏《刘墉下南京》,我越来越喜欢索文化的演出。他现为平煤神马豫剧团的主演,应该没有职称,但这并不妨碍他有广泛的戏迷,就像该团在央视“闪亮民营剧团”节目中韩晓伟说的那样:别看我们索老师只是站着唱,那也是迷倒一片的,粉丝无数的。索文化的《下南京》、《地塘板》、《困南唐》、《下河东》等,都非常有艺术感染力。他的红脸无论是传统扮、还是采用现在流行的俊扮,一招一式都很见功力。他的唱腔激越高亢,稳健大方,张弛有度,豫东红脸王的唱腔动辄便是十几分钟、半个小时,站桩似的往舞台上一站,单凭一张嘴就能把台下的观众唱得神魂颠倒,这是要功力的,否则动辄上百句的唱词很容易让人瞌睡的。而且豫东是个艺术之乡,坠子、四平调、二夹弦等在这一带都有广泛基础,这也注定这里的艺术相互借鉴的本领是非常大的。戏曲评论家喜欢称赞豫剧桑派偷闪滑抢离调是一绝,好似这是桑派所独有的,其实这是豫东无论生行还是旦行都具备的艺术特色。而且桑振君大师这一特点的形成也与她在豫东的长期实践分不开。舞台之下的索文化极其低调,朴实憨厚,这在戏迷之中颇为称道。
    选几个唱段,自我感觉良好的,来欣赏下。
第一段:索文化与段红玉的《刘墉下南京·铡西宫之西宫赔情》

第二段:索文化与张水英的《刘墉下南京·抢棺材》

第三段:索文化《地塘板》

第四段:索文化《困南唐》“谯楼上打罢了五更五点”

第五段:索文化《下南唐》“有本王离汴京千差万错”

第六段:索文化《皇帝推磨》“恨奸佞篡王位朝纲大乱”

第七段:索文化、陈传明、种庆祝《反阳河》

第八段:索文化《刘墉下南京》中非常经典的“刘三秀带人马离了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