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宫石雕像
十一黄金周将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抖出猛料:“看世界文化遗产,逛浚县古城,畅游两山”,而且这只需十元。本市居民只需凭证领票参观即可。并提供了三条旅游线路如下:
一、古城游览线路
云溪桥——西城门(报到)——人民影院——端木翰林府——县前街——县衙——文庙——海棠谷——土圆仓——西北角楼——北城门
二、县城旅游环线(1)
云溪桥——西城门(报到)——人民影院——端木翰林府——县前街——县衙——文庙——海棠谷——土圆仓——西北角楼——北城门——黎阳路——黄河路——南关外街——浮丘山——大伾山——黎阳仓——杨玘屯
县城旅游环线(2)
云溪桥——西城门(报到)——人民影院——端木翰林府——县前街——县衙——文庙——海棠谷——土圆仓——西北角楼——北城门——黎阳路——东上线——黎阳仓——杨玘屯——大伾山——浮丘山
这三条线路基本涵盖了浚县古城内及周边的主要文物景点,其中云溪桥及所跨的卫河河道及黎阳仓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卫河即隋炀帝时期开挖的永济渠,它的一部分亦是曹魏时期曹操开挖的白沟,是一条历史遗存比较丰厚的古河道。云溪桥位于浚县古城西城门外,是进出古城的重要桥梁,也是城门四大桥梁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石桥。建于明代,原为木桥,后改为石板桥,桥下镇水兽颇为精彩,桥身上亦有虎头、卷草等石雕。而黎阳仓位于大伾山东麓,是隋炀帝时期兴建的四大粮仓之一,为囤积河北道的粮食而兴建,同时这里也是隋炀帝东征高丽的粮食供应地。黎阳仓一直持续使用至宋元时期,时间跨度之长,在历代粮仓中也颇为罕见。2014年荣获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隋唐之际,在浚县古城上演了风云诡谲的隋唐英雄传。当时浚县名黎阳。在这里杨玄感反隋,瓦岗众英雄起义,翟让、徐世绩、李密等都在浚县留下了足迹,大伾山上至今有中军亭、懋庵别墅,以及同山古战场等。有些还是浚县人(至少浚县一直这么认为),且魂归浚县。唐初更在这里设立黎阳总管府,名震一时。
除了大运河,浚县古城、大伾山天宁寺大石佛、千佛寺石窟、王铎摩崖题字、王阳明诗、碧霞宫等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浚县古城,其他都集中在两山之上。大伾山和浮丘山是浚县的两座宝山,十里城池半入山的城市格局也拜它们所赐。正月庙会、碧霞宫老奶寿诞、八月庙会等都是围绕两山而展开的,尤其是正月古庙会,历时千年,是明清时期华北四大古庙会之一,至今仍被誉为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天宁寺大石佛开挖于后赵石勒时期,高达22.29米,与四川乐山大佛相似,同为镇河而修。千佛寺石窟兴于唐初武则天时期,一直持续到宋代,有南北两大窟,崖壁上更有无数佛像、摩崖。尤其中间有一大龛,塑二佛像,据传视为武则天和李治的“贡品”神像。如果你喜欢王阳明,不妨来浚县走走。大伾山上的阳明书院是其曾经讲学一年的地方,在这里他留下了《大伾山诗》、《大伾山赋》。同时浚县也是他荣升工部之后的第一个大工程的所在地——浚县名宦王越墓。王阳明也正是扶王越灵柩回乡才来到浚县的。到了清康熙时期,县令刘德新将位于大伾山巅的阳明书院迁到了山腰的吕祖祠左侧,诗词碑碣满院,是个不错的怀旧的地方。至于浮丘山上的碧霞宫更是豫北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之一,正月古庙会的巅峰之所在。
现在的浚县古城建于明洪武时期,这是已成为浚县。但由于卫运河发达的水运,浚县依然是商业兴隆,其下的道口便被誉为小天津,是明清时期中州四大名镇之一。古城内古风犹存,古城墙、古街道、古民居、古商铺,都透着一股历史感。尤其是西城墙、文庙、文治阁、翰林院、南山街、县衙遗址等。翰林院是浚县先贤端木子贡的宅院,当然不是祖屋了。祖屋在南街端家坑附近,西街的翰林院是清代后期兴建起来的,当然现在所剩的不过是当年的几分之一罢了。
这次旅游线路里,仅对“海棠谷”不甚了解,看路线似乎在文庙与县衙附近,不甚清楚。县衙是新近复建的,原址,是否是原貌不得而知。但即便是原址也因为那四座国朝粮仓而被中断了。文庙则是原物,明代的建筑群。
浚县古城正在经历一次变身,拆城运动正在进行中。希望喜欢怀旧的朋友能够抓紧时间去看看,不知道N年以后,还是否可以看到今天的古,还是我们已把今天的新复当做了古?
这个十一,你的要来哦!

浚县文庙之状元桥

西城门

子贡老宅之翰林院

西城墙(远处为姑山)

西城墙

大唐千佛寺

千佛寺石窟

碧霞宫石雕像

碧霞宫大殿

文治阁

云溪桥之镇水神兽

唐代浮屠

王铎题字

碧霞宫山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