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年你写过一封家书吗?——读《奈保尔家书》随想

(2016-07-29 09:09:37)
标签:

家书

奈保尔

诺贝尔

文学奖

祭侄文稿

分类: 【玉面书生】
那些年你写过一封家书吗?——读《奈保尔家书》随想

       读《奈保尔家书》,是一种偶遇。而且一旦遇上,便欲罢不能。
       但我确定,这不是奈保尔的魅力,而是家书的魅力。
       我也是翻开书之后,才知道原来他还是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这本《家书》则是其年轻时候,远赴牛津求学时与家人的书信集。当时他不过十八岁左右便远赴重洋,有初次闯世界的兴奋,也有喧闹之后的寂寞难耐。书信本身并没有太多花哨的词汇,也不会遣词造句。这才是真正的情感,就像行书第一的《祭侄文稿》,字迹删减涂抹之间,正是真情实意之处。
       读至一半,我问媳妇:你又给老爸老妈写过信吗?
       “有啊。”然后陷入回忆,“那是上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的事了”。
       “我却没有,我怎么都没有给爸妈写过信呢?”我若有所失地疑问着。
       是的,那个时候我也在通书信,同高中时代的几个玩得好的同学,经常写的好像是在新乡和大连求学的两位朋友。我们经常会互相说一些自己所做所想的事情。只是,我怎么就没有想起来给爸妈也来一封呢?也许,那个时候的我,还沉浸在终于不在爸妈的“监视”之下,可以随意撒欢任性的“狂欢”时期吧。不管怎么说,爸妈被我抛之脑后。
       但这也让我与家书无缘了。因为似乎大二写信就少了,朋友都先后有了手机,书信作为一种沟通方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可是,我会自责,尤其是在看到别人的家书的时候,我会诧异自己在做什么?爸妈也许也会像奈保尔的爸妈那样,每日担心着远游在外的儿子,只是每次仓促的电话中,星星点点地讲述一下自己的情况,可能都没来得及展开,便匆匆挂断了。
      我回忆不起那些年电话里的信息,也无从翻看,就像失忆了一样。徒剩下悔不当初的愁怨。
      如果有家书,我或许会把那些年的那些事连成串,但我知道,这是我的一个不能成行的如果,那些年注定了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立地缀在回忆的夜空里。
                                                                             —— 成文于2016.07.09   旗岭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宝宝成长纪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