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24993263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莞邑风流】广东美丽乡村之富庶西溪与世外竹园
(2016-05-17 08:47:16)
标签:
西溪
竹园
风水宝地
祠堂
历史文化名城
分类:
【行者记】
竹园村某祠堂内梁架
寮步名声在外的古村落横坑让我们失望透顶,但另外两座却让我们格外惊喜。西溪和竹园。
西溪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村落,名副其实,足够担当得起。与广府古村落一样,这里也是典型的梳式布局,整座村子顺着山势,坐东向西,而巷内四户为一单位,开有横平竖直的里巷,且民居均开侧门。横巷一般比较窄,仅容一人同行,长短不一,根据地势和功能有所变通。巷道边有明渠,供排水之用。整座村子现存14间祠堂,主要集中在第一排和第二排上。另有书室两间。整座古村落除了第一排外立面被五六十年代建立大食堂、会堂等建筑破坏外,其他保存完好。整座村前是一方鱼塘,鱼塘前建有一米六左右的围墙。
进村紧靠村寨墙便是祖祠——尹氏宗祠。头门保护不佳,应该是一门两塾台的格局。透过大门便可以看到内部保存还是相当完好的,应该属于明代建筑。梁架古朴淳厚之风尚存,不似清代处处都是繁琐的精雕细琢。这座祠堂最大的特点是完全采用方柱,这的确是比较少见的。至于其中的原有村中人也讲不明白,大约有要求后人为人端方的因素吧。祠堂左侧设有耳房,应该是储备祭祀用品的库房。祠堂当年也是被充为学校才得以保存的,寝堂内有文革期间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时代性天安门缩微道具。全村是有高约六米的寨墙围蔽起来的,在每一个拐点上建一座望楼,望楼靠寨墙连接,墙上可以走人,并设有瞭望口。寨墙下部为值更人员休息之所和守村所需滚木礌石枪炮火器等储备库。全村共有八座望楼,按八卦方位布置,所以该村又有“八卦村”之称。只是这方面资料甚少,且望楼保存不利,似乎仅存两座半吧。
西溪靠近寒溪水,而寒溪水又是古时东莞的一条重要商道。因此西溪人虽然有大面积良田,但并不以种地为业,而是以经商起家。主要做些香料、炮竹之类的生意。因而西溪是一个相当殷实的村落,全村几乎看不到土坯房,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砌就而成,墙角、墙裙、门槛饰以红粉石或花岗岩。街巷基本以麻石铺就,干净清爽。出南门不远有大片古榕树林,林下有座关帝庙,是全村人普遍信仰的财神爷。
而竹园完全是一个新发现,不在计划之列。在横坑听闻隔壁的竹园保存不错,还是东莞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点。临兴决定去看一下。整座村子沿着山势展开,左右各有两道岭,其中右侧山岭上为祖坟所在地。我们便是从这里进村的。
村中的门楼已经不在了,但位置还是能够认出来。竹园邓氏与篁村邓氏同出一源,是篁村的秀才兄弟二人巡游至此不归而形成的村落。两人游到此处,见青山含翠,翠竹隐隐,龙吟细细,认为此为风水宝地,与家乡篁村美景颇有一比,于是起名竹子园。这个村落的特点是它起初并不是为了繁衍而建造的,而是为了传播儒学,传播文化建造的。可能在竹园的最早期邓氏兄弟谁也没打算在此处落户,他们只是在此建立起了学堂以传授文化。后来他们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问学的也越来越多,才最终落户这里的。而且他们的弟子也都很争气,不少是东莞当地的大文豪,这些人集聚在今天书香四溢的莞城南街,那是当年东莞县城文人聚集之所。可以说竹园形成了一定的文学气候。
今天翠竹仅仅剩下后山上稀疏的几株。全村是黄色的,也许这是竹子的颜色吧。全村都采用土坯砖做墙,屋顶配套做成悬山顶,以遮挡四体墙壁少受风水日晒。横平竖直的街巷并不深邃,在一些街巷的拐角处会有一方井台,青麻石做得井沿,趁着黄色的墙体、红色的墙基,在投下几缕暖阳,那色调恐怕画家们都调合不出来。村中现有祠堂四五座,前面沿池塘有几座,保存相当完好,尤其是其两廊垂脊上灵巧的小狮子,格外招人眼球,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一座肃穆的祠堂,倒是因为这些可爱的狮子而显得生动了很多。另两座大点的祠堂却位于村子左右后侧。两座均采用了前后进变换屋顶作法,最后一进寝堂都选用了高规格的镬耳山墙。东莞的镬耳山墙使用不似佛山顺德那边普遍,多数在进村门楼和一些祠堂上使用。而最让我感觉诧异的是发祥祠二进享堂的屋脊两侧夔纹居然是不一样的,村民介绍是原装的,没有动过,但其中的寓意已说不清楚。
这座竹园山环水抱,可谓古人最理想中的家园。直到今天,附近的横坑早已开发过度了,而这里还依然祥和宁静,些少人来。我挺喜欢这份宁静的,于街巷角听听狗吠鸡鸣,于古井畔掬一捧清水洗脸,于颓败的老墙头上择几多可爱的肉肉,真是野趣横生,回味无穷。
西溪尹氏宗祠
尹氏宗祠侧廊之封檐板
尹氏宗祠享堂之横梁驼峰
尹氏宗祠的侧廊内景
某祠堂头门之金花狮子
祠堂头门之红粉石砌就的门面,气派,细致。
西溪村巷
西溪五六十年代的大食堂
保存完好的某公祠
某公祠内侧廊的封檐板雕花
某祠堂之螭头
西溪村前池塘边围墙
西溪村后古树
竹园村前水塘及古树群
某祠堂瓦面
某祠堂斜脊顶端的狮子雕像
竹园某祠堂内景,竹园祠堂内最大的不同是侧廊脊上的四只灵动的狮子,目前仅见该村有。
竹园某祠堂头门塾台上之墙体壁画
竹园某公祠堂侧廊
发祥祠内景
室内一角阁楼
竹园村巷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七十三岁的赵充国如何完胜大漠民族厮争?
后一篇:
豫剧小生新秀李朋杰的毕业戏《必正与妙常·逼侄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