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各级重点文物一览

标签:
虎门销烟南社古村落宗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
分类: 【行者记】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近代史的开篇地,当年林则徐的硝烟池保存完好。虎门炮台是统称,包括威远、镇远、靖远、横档等,位于珠江两岸,除少数在番禺外,其他主要在虎门。其中威远炮台和沙角炮台保存完好,除炮台外还有节兵义坟、义勇之冢等遗迹。
可园是岭南四大园林之一,岭南画派的发源地。位于莞城博厦社区,连屋广厦,布局紧凑精巧。
立村于南宋末年,村落以水塘为中心,两岸祠堂林立。这里保存着东莞最完整的明清时代古建筑群,有100多间民宅和25间宗祠,尤其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资政邸、百岁坊、百岁翁祠、谢氏大宗祠等著名文物建筑。
以古围墙为界,现存古民居约268座、21座祠堂、19座书室、10眼古井、4个围门、28座炮楼。塘尾明清古村落依自然山势援坡而建,围前三口鱼塘一大二小,分别代表蟹壳与两只蟹钳,围面两口古井代表两只蟹眼,喻意一只巨蟹守护村落和千亩良田。
立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现座落于今东莞城区光明路与教场街交叉的街角处,碑高184厘米,宽102厘米,青石碑身和红砂岩的底座显得非常厚重。石碑打制得相当仔细,碑的上部呈弧形,雕刻着细腻的云海花纹,花纹间是古篆体的碑额,下面是楷体碑文,镌刻精良,字迹至今仍清清楚楚。
6.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第六批
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是华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历史风貌最为完整的抗日旧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于1940年10月,由东江纵队前身之一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创建,抗战时期一直是东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的重要活动地。包括9处文物点: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等6处。旧址最为集中的大王岭村,与著名的百花洞战场相距仅2公里,当年曾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的机关所在地。
7.蚝岗贝丘遗址
第七批
位于南城胜和社区的蚝岗贝丘遗址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在遗址新石器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具保存十分完整的古人类遗骸,其中一具经测定为年代距今已5000多年的中年男性,是珠三角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个。蚝岗遗址由于文化内涵丰富,在珠三角史前考古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因而被考古专家誉为“珠三角第一村”和“东莞历史文化的基石”。
8.广九铁路石龙南桥
第七批
广九铁路石龙南桥旧址原为广九铁路单线铁路大桥,横跨东江,是钢石木混凝土混合结构,全长274.8米,是广东省内现存最早的一座铁路桥,始建于1907年,1911年全部建成并通车。该桥处于水路军事要冲之地,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是进出广州的重要军事屏障,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曾多次乘坐火车来石龙视察铁路阵地,指挥战事。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潢涌为明清东莞四大名乡之首,黎氏大宗祠建于南宋,是广府最早的祠堂之一。村中尚有荣禄黎公家庙、京卿黎公家庙、京卿祠道、潢涌文阁、北帝宫及居仁里、诗家坊、文明启迪、奕世文林门楼、晚清民国商铺等明清建筑点缀居巷之间,水乡韵味十足。
2.石排康王庙
位于石排横山上宝潭,祭祀康王,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到初九都有盛大的康王出巡活动。
位于石排燕岭,是明代石匠按山脉的走势切割开凿而成。它有两奇:一是石形奇特,其石如天外飞来并立山头,形成一种排山之势;二是燕岭的山体中有无数神奇的石潭、石室千姿百态。山下为明清古村燕窝,碉楼、洪圣宫、祠堂、寨门楼、古民居、古榕,恬然自得,环境宜人。
4.虎门蒋光鼐故居
位于南栅三蒋村,又名荔荫园,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抗日名将蒋光鼐祖父蒋理祥手创。蒋光鼐故居是一座造型典雅的西洋别墅式园林建筑。大门横匾上刻有“荔荫园”三字,门左右是一副对联:“造庐谁道龙犹卧,题户应嗤鸟是凡”。
5.道滘国殇冢
位于闸口村,又名六一一亭,1949年2月24日建国殇冢,以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屠杀的死难者。同年3月28日国殇冢揭幕。间建有一四方亭,名“六一一”亭,亭名为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题写。亭内现存北伐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的李福林题赠楹联,联曰:“碧血常新,精魂不灭;大江如画,烈魄归来。”
6.金鳌洲塔
位于万江东江边,是一座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阁楼式砖石塔,也是东莞城的风水塔。
其他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莞城骑楼群
位于莞城西隅,包括振华路、大西路、维新路、中山路、大兴路等,保存完好。
2.石龙中山路骑楼群
位于石龙老城区,有港星郭富城的祖居哦。
3.榴花塔
位于东城榴花公园内,此处距离余屋古村不远,余屋古村现保存有祠堂、牌坊、民居等,另公园外的鳌峙塘村也保存有完好的祠堂、民居等建筑,是访古的好去处。
4.茶山牛过蓢古村落
位于茶山超朗,南宋立村,古村落呈梳式分布,遥挹青山,前临池塘,背倚茂林修竹。村中古民居、书屋、祠堂、更楼、碉楼、古庙、古井、里巷、围墙等。古村落的最大特色是其在生态林里有古树33棵,分别为高山榕、小叶榕、朴树、橄榄、乌桕、南岭酸枣等,树龄103至763年,最大树胸围8.12米,树冠福50米,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古树4棵,国家二级保护古树3棵,国家三级保护古树26棵。数百米的古树群和翠竹相互掩映,并呈半圆形之势环抱古村,蔚为壮观。
5.桥头迳联古村落
建于南宋时期,迄今已近800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进士村”。古村由东和北两座围门、麻石路、书房、水塘、古井、凤凰亭、罗氏宗祠、进士府、罗少彦故居、民居群、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构成。西方两大教派和东方的古典建筑,体现出古村落东西文化合璧的特色,也标志着东方文化最具包容特点的广东文化之最。
6.塘厦铁场客家围
铁场村是客家村落,现在还保留着一个韩氏客家围,是当地韩氏族人曾经的聚居地,至今有250多年历史,2004年入选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7.企石江边古村
祠堂、古榕、古街巷、水塘,江边古村古色古香,而且此村也是当年海瑞的造访地。
前一篇:清晨暴雨再次导致东莞严重水浸街
后一篇:宝儿学会亲亲和知道不好意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