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2012-03-28 08:57:52)
标签:

东莞

燕窝

绿道

碉楼

古民居

塘尾

洪圣祠

榕树

祠堂

红石山

王导

乌衣巷

旅游

分类: 【天涯行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燕窝静坐在红石山的怀抱里,红色的墙体、红色的房檐,点缀在苍翠的绿榕之间,犹如一幅百看不厌的画。清风拂过村前的池塘,涟漪连连。螺山上青砖垒砌的碉楼在这里别具一格,是那么刚毅挺拔。年迈的细叶榕垂下的根须深深包裹着红色的山岩,盘根错节的,树下简单的地公地婆庙香火依然,袅袅腾起的紫烟,一点没有因为简单而淡化什么。池畔的出檐的店铺,有点像大集市上的骑楼,这里应该是曾经的一条交通要道吧,商铺前的宽敞的檐下和左右前后高大的榕树共同撑起了一片阴凉,让每一位过路的行人都愿意在此驻足赏玩。

    沿着螺山而西行,老树下一座洪圣祠,村中人并不多,祠堂前有几位小朋友在玩闹,祠大门紧闭,看上去是三进院落,威威武武的。这是石排绿道的一部分,路边还有几栋古朴的民居,房檐上苍老的灰塑作品已经很难辨认它们曾经的神采了,但那份古朴的典雅,在闯进你眼睛的那一刹那便让你肃然振奋了。路口拐弯的地方尚矗立着一座门楼,这是曾经村子的寨门,模样跟塘尾村的东门很相像,门下人很多,我也没有走过。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村子外便是绿油油的庄田,以及光闪闪的水塘,三两多芦花开了,摇曳在阳光下。一边欣赏着眼边的景致,一边折回到洪圣祠前,因为我很想上去看看那座碉楼,它是那样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我问那帮小孩子,我该如何爬上去。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自告奋勇带我爬上去。真的是爬上去的,手脚并用。螺山也是红石山,不过不像它有点像一只田螺,石头上光光的扣在那里,多亏了山缝里长出来的老榕树,一条条如蛇般的根须垂下来,深深地盘在石头上,我学着小女孩拽着榕树根一点点的爬上去。山并不高,但那一程真的很滑,看着小孩子矫健的动作不得不服自己果真老了。小女孩说,村子四周都是红石山,指着村子后面的那座山,她说那里是埋坟的地方,比这里容易上,她们经常过去玩。而这做碉楼里是她们自制烧烤的地方,经常会跟小伙伴一起过来支起火堆儿烤点东西吃。当我提起给她拍张照片的时候,她挥手笑了笑,说不用了,然后像打了个秋千似的拽着榕树根就下山了。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螺山是村子西段的制高点,站在这里可以将古村尽收眼底了。这个村子很小,依山靠水,形状有点像S型。跟东莞这边的古村一样,水是村子的灵魂,也是村子中最光辉灿烂的地方。宽阔的池塘绿莹莹的,池中养着鱼,不是锦鲤,是寻常可以食用的鱼,喂鱼人在池边放有一些供鱼食的食粮干草。池中心的喷水器不时喷着水花,哗哗地落在水面上,像一串跳动的音符。而池塘的内侧便是村中最庄重的地方——祠堂区。祠堂之后是一层层红色的房顶,虽然有不少已经改建了,但色调基本一致,与周围环境依然极其融洽。红色收尾在那道绿色的屏障前,那就是小姑娘说的埋坟山吧。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下山时,滑了一跤,心中陡然一悬,好歹榕树根给力,安然无恙。沿着池塘边老榕树撑起的荫凉,一步步走进村子。燕窝村中祠堂并不太多,池塘边也只有三座。不过与他处的祠堂一样,现在基本都是供老年人休息聊天使用。祠堂有的掩着门,有的正在维修,木工师傅正在耐心的精雕细刻。但无论怎么样,祠堂前都会看到坐在一起晒太阳聊天侃大山的老人们,他们红色发暗的肤色衬着灰褐色的花白头发,饶有兴趣的比划着。有的老人带着孙男弟女一起出来,到了这个年纪,看着姗姗学步的孙子们,他们笑得是那么开心。村子中的二层小楼不少,看来这里曾是一个殷实的村落,二楼阳台上挂着腊肉,大约是备春节用的吧。沿着胡同一步步走向村子深处,这些石巷很窄,有的铺了路石,也有的还是青土,越往里走,村中的老宅子越多,当然与前几排的那些红色建筑不同,这些用黄土掺和着沙石干草而砌成的墙体,这些黄土砖也是东莞古村中常见的,大约是三合土吧,很坚硬的,虽然经过了百余年的风雨,但一点都不见颓堕的迹象。巷子里不时会遇到一些老人,她们站在门口好奇地瞅着我这个不速之客,只是好奇而已,没有排外的意思。老伴儿买菜回来了,老人顺手接过老伴儿车篮子里的菜袋子,相视一望,似乎就有无限言语在其中了。几十年的耳鬓厮磨,也许语言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显得太过于单调,老伴儿的每一个动作,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个动作,她们都能够很敏捷的体会出其中的意思。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似乎燕窝古村在东莞众多的古村落里,连一个市级文物都没有混上,但却是我到目前为止走过的古村中最让我感觉温暖的一个。池塘边新建起一座祠堂,老祠堂终止了它的使命,新祠堂雕梁画栋,一派焕然一新的感觉。看门的门神威煞煞的挂在门上,“青湘世胄”、“乌巷文宗”金色的对联镶在两边,上悬“维胜王公祠”。难道这里居住的是南朝大名鼎鼎的王导之后吗?当年煊赫一时的王氏家族创造了“王与马公天下”的神话,当年乌衣巷里的达官显贵,而今安安静静的享用着这片诗画的山水。王导及王氏家族处理政事最大的特色就是清静,也许这一基因让多代之后的后人依然谨记于心,淡泊明志,清净致远。红石山环抱的燕窝村如诗如画,即便今天这也不是一个喧闹的场所,它娴静的如同一位端庄的浣纱女,风吹起了女子的鬓发,她放下手中的衣服,理了理鬓角,看着水中的影子浅浅笑了一下,继续埋首洗衣服。

    站在池塘边,闭着眼晒晒太阳,她未曾改变,甜美、静谧、温婉。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王氏老祠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红砂岩雕刻的狮子已经面目全非了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地公地婆庙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村寨门楼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螺山碉楼及内部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老祠堂及上面的灰塑和木雕禄星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有肉耶!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古韵东莞·如游画中——燕窝明清古民居
附:燕窝,在莞城镇东北15公里处,属石排镇。人口740.村庄像鸟窝形,在红石山下,故名石下村。明朝大学士王应华游玩到此,据形取名,改称燕窝。聚落呈环形地块分布,建筑多为砖瓦平房结构,小半为钢筋水泥楼房结构。农业主植水稻,盛产荔枝、柑橘等。办有毛织厂。村后有古代采石遗留的深潭峭壁,形成各种景观,是游览胜地。村后有明末皇子避难住过的“太子屋”遗址,村道与石排至莞城公路相通。

                                           ——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地名志》1987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