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雪梅》是豫剧的骨子老戏,尤其是“观文”和“吊孝”两折颇受观众爱戴。故事最早见于明代刘鸣书的《听雨赠笔》,继而被编为传奇、杂剧,成为颇有市场号召力的剧目之一。早期豫剧名家出现了很多擅演此剧的演员,仅20世纪的一百年中,先后有男旦花天成、王絮亭、易湘山、翟彦身、管玉田、薛忠信、车树林、马双元和女伶洪玉贞、刘玉梅、阎立品、常香玉、崔兰田、张岫云、祁兰芳、桑振君等众多名家唱红此剧。建国后,许多后起的艺术家,诸如辛玉兰(安阳)、王景云(兰州)、周兰凤(邯郸)、王秀兰(开封)、关灵凤(开封)、鲍素花(荷泽)、蒋志华(漯河)、李恒(鹤岗)、聂美玲(许昌)、周俊婷(信阳)、王晓娥(洛阳)、杨凤云(西宁)、郭应先(郑州)及豫剧新秀刘荷珍(广元)、陈大景(开封)、吕荣华(西安)、李喜华(襄樊)、周桦(兰州)、郭秀梅(十堰)、秦晓萍(砀山)、徐爱华(额敏)、李晓香(枣庄市)、任桂花(石河子)、段巧莲(深圳)、朱广萍(三门峡)、吴虹(淮北)等各以自己的艺术魅力又把《秦雪梅》一剧迅速在十多个省份演得四面开花。
豫剧六大名旦中,阎派与桑派都将此剧研磨成自己流派的代表作,其中阎立品的《秦雪梅》是完整本,桑振君版仅为《观文》一折。桑振君此剧师从“豫东五杆旗”的刘玉梅,为学好此剧,已小有名气的桑振君甘当绿叶,甘愿为刘玉梅扮演丫鬟,最终感动刘玉梅,刘将其拿手好戏《秦雪梅》、《对绣鞋》倾囊相赠。这两出戏也成为桑振君的拿手好戏。桑振君有河南坠子的功底,她将坠子里的偷闪滑抢成功的移植到了其豫剧的演唱中,并在《观文》中上佳的应用。桑派《观文》最大的看点便是这一点,尤其是其中的名段子“翻十字”,又称“倒卷帘”。慢打紧唱,前面垛着唱,后面再甩起来,一板多姿,打得越慢填字越多,闪前不坐后,跳荡活泼,新鲜别致,一时有“听听桑振君的"倒卷帘",强似蜜糖喝十年”。
而常香玉和崔兰田也都曾经擅演此剧,早在三四十年代,二人都曾将此剧打磨成自己的看家戏,常香玉为了在开封菊坛站住脚,请来了当时的剧作名家王镇南和史书明两位先生,成立“中州戏曲研究社”,二人为常整理创作了《秦雪梅》和六部《西厢》,尤其是《西厢》这出戏,使得豫西名家常香玉终于在开封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王、史创作的《秦雪梅》包括“观文”、“别府”、“吊孝”三个折子,将豫西调与祥符调充分融合。之后常香玉与豫剧名家王秀兰曾多次合演此剧,轮流担当主角。《崔兰田画传》中记载崔派《秦雪梅》的市场效应,“崔兰田在陕山戏院演出的一个多月里,没有一天是半池子观众。《秦雪梅》这出戏,成了当时最叫座的一出戏。戏院老板一觉得上座情况不理想,就演这出戏,它就像一副提高上座率的灵丹妙药,啥时演啥时爆满,尤其戏中那句'热身子掉至在冷水盆'的'盆'字行腔,是崔兰田用鼻音和低音的典型唱法,既表现了秦雪梅悲哀低沉的情绪,在乐感上又动听悦耳。每逢唱完这最后一句,台下便是一片掌声”。并记录下当年崔兰田将此剧传给名伶关灵凤的经过,关灵凤经过刻苦练功,被誉为“小崔兰田”。直到晚年,关老依然还能记起当年崔派该剧的部分唱腔。“对兰田是既称师傅又叫姐。兰田每天教她四句《秦雪梅别府》中的唱腔,兰田唱一句,关灵凤学一句。关灵凤模仿性强,唱得还真有几分像兰田,当时西安观众称她是'小崔兰田'”。可惜崔常此剧早已不闻了,可贺的是常香玉早年演出此剧尚有部分录音资料。
有这台湾豫剧皇后之称的张岫云也擅演此剧,这也是她弟子王海玲一直记忆犹新的事,王称当年老师进台湾,带去的多是《穆桂英挂帅》、《秦雪梅》一些老本子,可见这些骨子老戏对台湾豫剧团的发展是何等重要,更说明此剧是张老的看家戏。《秦雪梅·哭灵》这折戏集中体现了张姑云艺术表现的诗韵美,
这是一个东方女性在特定情景下产生的悲痛心情的诗化表现, 表现得集中、强烈, 有诗一般的震撼力。这种悲痛感情可分为四个段落,
第一段是“劝婆母”, 第二段是“读祭文” , 第三段是“ 三献爵”, 第四段是“嘱后事” 。从启、承、转、合的角度看,
“劝婆母”是这段悲戏的“启” , “启”势要稳, 才能镇得住, 知书达礼的秦雪梅压抑住自己的万般悲痛,
这里借用了曲剧〔书韵〕、〔诗篇〕等曲牌板式, 演唱委婉、恳切, 真挚地表现出儿媳对婆母百般体贴、关心、劝慰的贤孝之情。“读祭文”
一段是这种悲痛情感的“承” , 是第一层跌宕, 这里人物运用了咏叹腔、哀诉腔、硬咽腔来表达雪梅对商郎的赞叹、哀思、痛惜、瞒怨之情,
悲痛在蓄积中回旋, 苦情在压抑中释放, 这种回旋和释放极具情感的张力, 是向高潮推进的前奏。“ 三献爵” 一段是哭灵的核心,
是悲痛情感的“转”, 是情感的高潮。先以〔慢二八)的板式沉稳、舒缓地追忆当年两家结亲的恩恩怨怨;
再以〔慢板〕转〔二八垛子〕、〔散板)的板式激情迸发地抒发秦雪梅痛失夫君, “黄梅未落, 青梅先丧”的一腔悲情;
到第三次献爵仍用〔二八〕板式, 但节奏鲜明有力, 把秦雪梅那种“为妻子不随夫才遭下祸殃”的愧悔、感伤之情宜泄得肝胆欲裂,
彻骨铭心。这是爱的挽歌, 时而似溪水流淌, 时而似江河破堤, 时而如空谷幽鸣, 时而如石破天惊。这是诗的旋律, 是诗的境界, 是诗的华采乐段,
它使人领略到如歌如诗的风采。最后一段“嘱后事”是全场戏的“合”, 这个“合” 处理的亦很得体。当秦雪梅知晓小丫类玉梅与商郎“
生米已经做成熟饭”, 三从四德的她不得不咽下万般滋味坦然接受现实, 以不焦不躁的旋律与玉梅同来“谢苍天”、“拜神灵” ,
以不温不火的情态为商郎夫“ 守贞节” 。这种情感节奏的处理是感性的, 也是理性的, 是对情的控制, 亦是对情的规范,
它使人感触到一种悲剧的苍凉和苦涩,也使人领略到张岫云女士严谨、洗练、诗韵独具的大家风范。(——谭静波,《张岫云舞台艺术的美学品格》)
不可否认在诸多版本中,阎派的《秦雪梅》是最受关注的,也是最完美的。阎立品大师倾其一生心血塑造出一个良善可人的秦雪梅,使之成为豫剧经典人物形象中不可颠覆的一座高峰。早在界首时,中学音乐教师高奇俊在阎立品所在的剧团担任指导,他知道阎立品之所以不愿意演出《吊孝》一折,是因为该折中有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于是,高启俊执笔对《秦雪梅》内容与唱词唱腔进行了归拢整理,增加“训女”,精华了“观文”,简化了“别府”,净化了“吊孝”,并增加了祭文。之后阎立品不断归拢改进,几次大型“整容”,才最终形成今日规模。尤其是“吊孝”中的祭文,堪称一绝。放眼而今豫剧舞台,也是阎派《秦雪梅》独大,阎大师的七位美女徒弟都可谓得到了真传,尤其是李喜华、张梅贞、赵玉英等,而且阎派的传帮带工作做得还不错,刘雯卉、李向峰、陈大华、李巧凤、吴金霞等此剧或全剧或折子都表现不俗。豫剧新秀韩鹏飞和杜永真也在跟随张梅贞老师学习此剧目。而且从陈淑敏、赵玉英这些阎二代弟子开始,此剧便有了《秦雪梅改嫁》、《梅林奇缘》等衍生剧,而且田敏还凭借新版的《秦雪梅》拿下了梅花奖。阎三代中,刘雯卉和李巧凤的此戏不错,网上有刘的“观文”和“吊孝”两折,李巧凤是常演此剧的,网上也有“观文”、“吊孝”两折视频。韩鹏飞的微博上也透露出他正在全力排演《秦雪梅》,只是不知道是否是全本。从其微博中可以看出张梅贞老师对其要求颇为严格,张老师始终不忘阎派的传承,韩鹏飞的扮相和声腔也的确值得期待,希望能尽早看到阎三代担当此全剧的《秦雪梅》。
在写此博期间,搜寻到北派豫剧名家胡小凤也有此剧全剧录音和“小丫鬟上楼来对我言讲”一段视频,全局录音尚未来得及收听,但从她的那段视频中可以看出,虽然她在邯郸,并剧本确实采用的阎立品的,而非桑振君的。在演唱上,她并没有模仿阎老的唱腔,而像她其他代表剧目一样,无论是常派戏还是马派戏,也无论是陈派戏,都打下了属于胡小凤的印记,每次听她的演唱会有一种说常非常,是马非马的感觉,但在人物处理上又能够贴近人物,扬长避短,将自己的技能淋漓尽致的用于展现人物。其弟子大名县豫剧团团长李馥菊则完全走上了阎老的路子,但完全还是阎派外流的。而作为北派领军人物的桑派掌门人苗文华近些年也复排了全本的《秦雪梅》,苗文华此剧受桑振君和阎立品两位大师的亲传,演出采用阎老的本子,苗文华用其旖旎细腻的唱腔和体贴入微的细节处理,使之成为该剧当下最完美的演绎者之一。桑派的“观文”目前看到全剧演出的仅有常俊丽老师,当时其在许昌豫剧团时有排演过,网上有视频,但其中的“翻十字”与桑老在唱词上略有改动,但继承得相当不错。刘佰玲、苗文华等也经常演唱桑派“观文”中的唱段,其他尚未见到。
1. 阎立品及其弟子唱腔
阎老原声 哭灵一折
2)李喜华
2)赵玉英
老爹爹莫动怒暂且息愤
3)原淑静
秦雪梅在绣楼自思自忖
4)朱巧云
训女
5)赵晓梅
哭灵
6)李巧凤
观文
7)翟明霞
哭灵
8)阎派弟子张梅贞老师的学生韩鹏飞
2.常香玉
我的短命的夫啊
跪灵前有口难张
3.关灵凤回忆崔兰田,并演唱崔派《秦雪梅》片段
2)关小凤
4.台湾豫剧皇后张岫云
二献爵跪灵前悲声大放
5.桑振君及其弟子
观文
2)苗文华
用好言稳住了丫鬟她
3)常俊丽
叫商郎你远站不要近我
4)刘伯玲
小丫鬟上楼来一一禀报
6.其他名旦唱腔
1)李金枝
商林兄你且在书房坐稳
2)郭应先
哭灵
3)王红丽
老爹爹莫动怒你暂且息愤
4)胡小凤
小丫鬟上楼来对我言讲
5)田敏
《新秦雪梅》“哭灵”
6)李馥菊(胡小凤弟子,大名县豫剧团团长)
商林兄你且在书房坐稳
7)连德志
哭灵
8)索海燕
商林兄你且在书房坐稳
9)梨园春明星擂主曲跃星,梨园春二十年擂台赛上的演唱,超级感人。
哭灵
10)赵敏(新疆石河子豫剧团)
哭灵
7.剧中的生行唱腔
1)王希玲
见雪梅殷殷关切我
2)杨国民
张春玲饰演秦雪梅,书馆一折
3)马艳青
苗文华饰演秦雪梅,“观文”一折
4)王燕
见雪梅殷殷关切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