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志存高远,玉汝于成——唐派第三代扛旗人郭志成唱腔集锦

(2014-07-15 09:02:54)
标签:

郭志成

贾廷聚

唐喜成

南阳关

十五贯

分类: 【戏韵春秋】

 志存高远,玉汝于成——唐派第三代扛旗人郭志成唱腔集锦

      “志存高远,玉汝于成”,是戏曲评论家荆华在2009年观看豫剧唐派名家郭志成的折子戏之后为他的题词,这是对他从艺所取得的成绩的认可。

郭志成,河南襄城县人,1963年出生,像当时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戏曲是最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方式,也是最熟知的一种艺术门类。初中毕业后,刚好赶上国家古装戏放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大喇叭里听到了唐喜成的“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高亢明亮的唱腔一下子吸引了郭志成。唐喜成当时号称响八县,在襄城百姓中有雄厚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郭志成便对唐派心向往之。

为了能够学唐派戏,考进禹州市戏曲学校,他苦练嗓子,终于将嗓子喊出来了,在戏校更是刻苦练功,不到三年时间已经开始随团演出了。在《三哭殿》、《辕门斩子》、《南阳关》等一部部唐派大剧担当主演,这些基层的历练培养了郭志成的艺术风格。1992310日,在安阳相州大酒店,经唐喜成先生同意,郭志成终于如愿拜到了唐派第二代掌门人贾廷聚先生门下。第二年进入河南省豫剧一团随师学艺。贾廷聚不愧是唐派的掌门人,对唐派的表演风格把握的极其精准,直到今天年过古稀,一开腔依然洪亮高亢通透。随师学艺这是戏曲传承的最原始也是最根本的一种方式,没有在师傅身边的耳濡目染,就很难真正了解一个流派的精神、细节,只能沦为机械的模仿。以常派为例,弟子无数,但常大师临终都遗憾没有找到一个真正能够接钵之人,广撒种子,但也有不少的弟子只为了一个老师的虚名,将拜师作为自己晋升的一种方式,实在是一种可悲,以至于今天大家都觉得常派那是千人千面,但谁也不是常香玉的味儿。这些年。常大师的两个女儿不断拨乱反正,培养出了沈萍、宋淑睿等青年演员,依稀听出了当年常大师的风采。

随师学艺的那几年,贾廷聚一招一式手把手的交,郭志成用心用志的学,到2000年录制《南阳关》全剧,填补了唐派名剧的一个空白,发行全国。同年又录制《唐派经典卡拉OK个人演唱专辑》。次年,调入河南省豫剧二团工作。进团后,郭志成在唐派传承上下足了功夫,他的努力也受到听众和媒体的赞誉和关注,师傅贾廷聚称其为唐派第三代优秀传人、扛旗人。他在传承唐派骨子老戏的同时,也成功移植了京剧经典折子戏《四郎探母·坐宫》和《红鬃烈马·武家坡》。更让唐派戏迷和专家感动的是,经过他多方搜集,终于利用两年多时间在2009年成功排演了唐派老戏《十五贯》,轰动一时。这出戏曾被称为一个戏救活一个剧种之称。

郭志成表演大气,做工细腻,唱腔高亢浑厚,高低音通透,龙吟虎啸,充满了阳刚之气。唐派曾经创造了豫剧生行的一个神话——“十生九唐”,但不可否认随着豫剧生行的发展,唐派的风采已然不在了。但也许我是个怀古的人吧,对于唐派依然有着浓厚的兴趣。

1.《血溅乌纱》,“严天民雪夜秉烛审案卷”,这出戏是贾廷聚亲授。


2.《南阳关》“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


3.《辕门斩子》“不提起过往事却还倒好”


4.《斩黄袍》“赵匡胤酒醉桃花宫”


5.《武家坡》,王宝钏由二团豫剧名家祁秋娥饰演


6.《大名惊雷》“滔天浪化作微波一样”


8.《首阳山》“昔日里有一个二大贤”


9.《对花枪》“秦二哥他不住来耍笑”


10.《坐宫》,祁秋娥饰演公主。


    11.《十五贯》“一个家住无锡地”

    12.《岳飞》“望黄河浪声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