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召开了,戏曲界当然也有不少重大举动了。这不这几天就有不少好戏上演了。俺是爱听戏的,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锣鼓一响,就能安生好多。
望梅止渴的《韩玉娘》

李金枝沉寂了好久,终于推出了自己主演的新剧《韩玉娘》。只是很可惜这只是首演,而且受众也仅仅是郑州地区而已。千里之外的我从兰田飞歌微博里第一时间看到了相关报道,李老师的精彩剧照真的让人很感动,大青衣的范儿很足。17岁成名的李金枝,诠释了太多的闺门旦,而且她最出名的艺术形象便是《泪洒相思地》里的王怜娟,在豫剧的舞台上,直到今日也未能有第二个可以与之匹敌。而前两年大戏《常香玉》中青年常香玉的精彩演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久违的李金枝。像飞歌说的那样,“豫剧《韩玉娘》的成功上演实现了李金枝由闺门旦向青衣的跨越,绽放出她更为成熟,更趋气韵,更具内蕴的华美!”虽然我尚未听到该剧李老师的唱腔,但依然相信这将是一场不俗的演唱。我期待《韩玉娘》打磨后再次华美绽放,期望李老师美丽绽放。
六十年的蜕变
“今天,我们以四代同堂的梯队阵容站在观众们的前面,愿把一个新的六十年的苦辣当作春天,把酸甜当作秋天,为中国的现代戏曲立身、立命、立言”。河南豫剧三团迎来了它六十岁的华诞,想起三团,便会想起朝阳沟,想起小二黑,想起李天成,想起香魂女。从当年的红军文工团,一帮唱歌剧出生的文艺工作者用六十年的时间进行了一次华丽转身。九州梨园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出了“河南省豫剧三团60周年纪录片”上中下三集,很快微博上又有了三团60年演唱会实况录音。我是从三个纪录片里才了解了更为细致的三团,知道了它当年口难张,满场鼓倒掌的艰辛与坚持,很难想象,就是这样的一个“出身”,这帮人居然在两三年后连推两部大戏,当柳兰芳“清凌凌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如珠玉般跌落玉盘的时候,所有人为这个剧团所感动。从小二黑结婚开始,三团一发不可收拾,《刘胡兰》、《朝阳沟》,一个个创造着戏曲的神奇。而以杨兰春、王善朴、杨华瑞、高洁等第一代朝阳沟人所打造的中华戏剧经典,这一出戏造就了四代三团人,这是一出在大江南北都叫得响的戏,更是中原地区娶亲必放的一出戏。而今天的三团,五朵梅花竞相绽放,在汪荃珍和贾文龙的带领下,好作品层出不穷,希望三团明天更美好!
与我华夏做花冠——央视“万紫千红戏曲演唱会”
“万紫千红”是送给十八大的贺礼,来自全国的戏曲艺术家在这个舞台上次第亮唱。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开山立派的艺术家举不胜数,而像查思娜这次青京赛表演优秀的青年演员也精彩亮相。我是从京剧大美女刘桂娟的微博上看到这条消息的,之后分两天才得以看完的。刘桂娟演唱的《大登殿》,我没有听过京剧中的该剧,但刘桂娟的程派还是无可挑剔的。不过让我感动的还是90岁高龄的豫剧马派创始人马金凤老先生的精彩亮相,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马老师精神矍铄的站在舞台中央,眼神、动作、声腔,都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位九旬老人。老人的打扮跟出席其他节目是一样的,这是马老师最经典的装扮。《穆桂英挂帅》也是马老最经典的剧目,当她再次将晚年穆桂英演绎在舞台上,心中只有感动。只是我觉得在这个桥段的处理上,舞台上还是不要出现那么多娃娃穆桂英,以马老的气场和阵势,这个舞台她撑得住!愿老人艺术永驻,身体健康!
“擂响中国”与梨园春
“擂响中国”是梨园春推了十几年的经典品牌,每到春节,这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看着舞台上选手精彩的演唱,真是羡慕嫉妒恨,怎么好声音全都给他们了呢?今年的擂响中国更是举行了盛大的全国海选,乌鲁木齐、兰州、西安、北京、太原、郑州、石家庄七大赛区点燃了各地豫剧爱好者的激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缺少了济南,山东有二度梅章兰,还有李新花等豫剧名家,小小遗憾没能成为赛区。我看播出的时候,已经是擂响的第二期了,买红妹、范军等跳着梨园Style出来了,看着感觉还挺逗乐的。其中那位来自北京赛区的田正着实感动了我,选手表现的也不错,于是我便补上了第一期,但第三期让我很失望,明星助威团的再次Style亮相,让人感觉极其恶心,也许是这个原因,第三期也是我感觉选手水平最差的一期。而利用午休时间补上的第四期却让我眼前一亮,选手的实力真的好厉害,来自山西的王老师一曲《河南人》高亢嘹亮,真的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宝刀不老。来自北京赛区的鲁健一曲京剧程派《锁麟囊》“春秋亭外风雨暴”,惟妙惟肖了一位大青衣的风采。来自郑州赛区的九〇后美女,将《包青天》中老包的刚正不阿演绎得淋漓尽致。这应该是梨园春的舞台上第一次产生双黄蛋吧,山西和北京同时晋级,我也期望她们能够在年终有更好的表现。希望王老师能够成为继河北梆子于艳萍之后第二个外省问鼎梨园春年度总冠军的人,当然也希望鲁健能够成为梨园春舞台第一位问鼎年度总冠军的京剧男旦。
前晚本来是想回来看第四期的,朋友说晚上过去吃饭,于是便和媳妇一起去了。朋友炖得肉真的好香,饭后又打了会儿双升。之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大约媳妇看出我不是很感冒看电视剧,调到了戏曲频道,刚好吴琼正在唱《打猪草》,难为她竟能陪我听了好几段,直到越剧名剧《何文秀》才跳台。挺感谢她的,虽然不很喜欢戏曲,但每次来我这里,看我放戏曲聊戏曲的时候,都没有露出反感的意思。有时还能陪我一起听上一段,记得青京赛那会儿,我也推荐了几段像蓝天的《珠帘寨》、郝杰的《时迁盗甲》,她都认真看了,虽然看不太懂。谢谢媳妇!爱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