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老同学突然打电话了。当然这种电话很容易落入俗套,尤其是不经常联系的老同学突然打电话,红包兴高采烈地向你伸手了。
不过,也都好久不见了,见上一面也是不错的。但因为现在是秋收期间,同学们家里多还是正在进行时,加上是从下面各镇过来的,因此,集合起来需要一些时间。
我是比较近的,骑着电动车,走到了云溪桥。这是一座在我的博文中出现过多次的老石桥,不过经过上半年的维修,云溪桥与古城墙一带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先前高高低低的民宅没有了,河道也经过了整治,旧码头显露出来。老石桥上的石刻雕栏已经修复好了,虽然称不上古意,但至少还算简朴,整体看上去还不会让人太侧目。石桥上已经开始限制车辆通行了,也许再过没多久,桥下便可以看到汤汤的流水了,大运河的风姿将会重现,云溪燕语的动人画面也将再次呈现世人面前。沿着老城墙,以前的鱼市街已经只剩下靠城墙的一侧,老城墙昔日被掩盖的部分也露出来一些,期间还有一块镶在墙上的碑铭,只是匆匆路过,也没仔细辨认(当然,以俺的近视眼水平,也是很难辨认出来滴
)过了允淑门,没多久便到了文庙了,看上去已经修复好了,只是大门紧闭,门前晒满了玉米。穿过东后街拥挤的人群,这里一直是县城传统的商业街,尽头便是车站了。
http://qhwhyj.cn/xx-2/edit/uploadfile/201210/2012-10-9-20-22-48.jpg
老同学还没有到,我便有时间去逛一下县城那些熟悉的地方。沿着黄河路走向母校,路边每一条路口都可以讲出故事来,紫金山路的尽头便是紫金山,二路尽头便是正在发掘的黎阳仓,青坛路旁边便是俺的母校,充满古意的校门,西洋风格的教学楼,一切又真实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前,那些曾经的人和故事仿佛也一下子被激活了。白杨覆盖的青坛路是当年光武帝刘秀祭祀山神所走过的路,尽头便是大伾山的正门了。不过现在人更多地将伾浮路上的山门称为正门,其实那不过是为了修一条路统一规划旅游而制造的山门而已。伾浮路上正在竖排放,已经竖起了两座半,但看上去并太让人舒服,这些排放的雕刻比较单板,手法比较单一,更称不上什么精细,与山上的恩荣坊比起来,简直是重孙子都难成了。这是浚县旅游的大手笔,这条路上将要竖起九座牌坊(私下里认为,如果是这样的制作,真是糟蹋哦)。其实浚县城在文革之前的确是一个牌坊之城,每一条街道上都可以看到一座或者多座牌坊,各式各样的都有,但文革后,县城内除了两座山上海残存着几座外,就再也找不到牌坊的影子了。这当然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但也是很没辙的事情。看着眼前这些青石雕刻的新牌坊,真的也很难回想当年的盛况。
从伾浮路回来,老同学依然没到,于是,又去北边的新区逛了一下。当然只是沿着一条路走,这是县城新打造的饮食区,餐饮业超级发达,各种小吃俱全。回到时才接到同学电话,坑爹哦,居然晚了两个多小时,眼看着下午茶变成了正式的晚餐,不过也没办法,也只能穿着短袖在小风儿里挨着。我吃的地方时胡福记,这是一家做兔肉的店,胡记兔肉是浚县的一道名吃,但也许是店面做大了,今晚除了那道五香兔肉外,其他兔肉感觉都做得很一般,菜品只能说精致,但不中吃。既然是婚宴,自然少不了酒,酒是自带的,剑南春,52度,似乎到了家全成了白酒的天下,每一张桌子都是白酒,闻着白酒都感觉头晕了。还是老同学体谅,没有给我倒太多酒,不过是留着看家而已。
不少人都是好多年没见了,变化称不上大,但都裤腰带肥了不少,脸部轮廓还是依然,一张嘴就更感觉亲切了。随便聊些什么,当然新郎新娘总是酒桌上的话题,不过新郎显然是在东北练出来了,虽然不是很豪爽,但还是不差酒的。很愉快地喝了三个多小时,因为还要送远道同学回家,所以没敢熬太晚。时光如流水,真的不知道下次这样的再聚是何年了。眼看着大家各奔东西了,眼看着大家也都先后奔三了,然后先后当了老公、老爸,胡子拉茬的也都一把年纪了,希望我们这帮即将走进而立之年的老伙计们都一帆风顺吧!
加载中,请稍候......